作品概括:
在闽西长汀县的一些小山村现在还保留着原始的手工造纸工艺,堪称造纸术的活化石。
这种手工造纸包括劈料、沤竹、制浆、抄纸、放纸、榨纸、裁边、焙纸等工序,与《天工开物》所载的造纸术十分相似。
每年春天,山民们把毛竹从山上砍来,裁成数段、劈成竹片,放入水池、撒上石灰,在池中慢慢沤上几个月直至竹片腐烂。再把腐烂的竹浆放入搅拌机打烂成泥状(在电动搅拌机普及之前,则用水车或脚踩地的原始方法)。
最难的环节是“抄纸”,把竹浆放入水池稀释搅匀后,工匠用特制的竹簾在池里上下左右来回快速操动,让纸浆均匀地留在竹簾上,再把它放在木板上,一张湿纸就诞生了。如此反复,层层堆叠,再用手工压榨湿纸,将水分榨出。
把榨干的湿纸用纸刀裁去边缘不整齐部分,为接下来的“起纸”做好准备。“起纸”是所有环节中最细的活:右手用镊子轻轻点拨湿纸边角,左手慢慢拉开纸角,堆在一起的湿纸就一张一张分开了。
最后把分开的湿纸拿到烘焙炉壁上焙干,手工“草纸”就做成了。
这种草纸主要用于民间祭祀、制作鞭炮等用途。
由于这种原始的手工造纸的方法工序繁琐、产量低下、效益不佳,越来越少人从事这种工作,说不准过不了几年手工造纸术就会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网友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