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传人视觉

.photo.pconline.com.cn [复制]

飞云洞与飞云洞道观

( 9 / 33 )
展开全部作品 |  评论(0) |  支持← →键盘翻页
飞云洞与飞云洞道观

飞云洞与飞云洞道观 第 9 幅

曝光:  光圈:  快门:  ISO:  曝光补偿:  相机: 佳能 PowerShot A3300 IS 查看原图

  • 飞云洞与飞云洞道观 8/33
  • 飞云洞与飞云洞道观 9/33
  • 飞云洞与飞云洞道观 10/33
  • 飞云洞与飞云洞道观 11/33
  • 飞云洞与飞云洞道观 12/33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更多
拍摄主题:风光 拍摄地点:湖北黄石 拍摄时间:2013-10-16
作品性质:原创 所得票数:88 点击次数:12754

作品概括: 飞云洞位于黄石市区狮子山(古名回山)北坡,分上、中、下三洞,地势较为险峻,因上洞曾常年云雾缭绕而得名,嘉庆《大冶县志》、《四库全书》的《湖广通志》和明吴国伦的《游三山记》对该洞均有记载。唐朝时期学士诗人唐元浩为避安禄山、史思明之乱,于至德元年(公元七五六年)至乾元元年(公元七五八年)率全家在洞中隐居,并写下《异泉铭》、《虎蛇颂》、《石宫四咏》等诗文。《异泉铭》云:“天宝十三年(754)春至夏长旱,秋至冬积雨。西塞山南有回山,山巅是秋崩折有穴出泉,泉流瀑布二、三百仞,桴江中可望”。民间传飞云洞原只有两洞,后八仙之一吕洞宾驾云凌空而至,用脚踢开了上洞。外洞右壁上方有:“唐次山先生居,明何缤山玄父识”等石刻。现中洞口有石牌一块,立于皇清光绪九年中秋月。曾经有人经下洞进入深处,发现有“九里十三塘”。如今,古志记载的上洞的漂云,下洞的凉风和洞前的百丈瀑布已不多见,唯中洞的异泉之水如注依旧。

    飞云洞道观,位于湖北黄石市区中心南面的狮子山(古名回山)上,飞云洞外,为明朝鲁真人来洞中修真养性,练习道术时创建。该道观曾屡毁屡建。据《狮子山飞云洞牌序》云:“清光绪八年(1882)巴河营郡云锡等人曾捐资整修庙堂;民国十八年(1929)遭火灾;二十四年(1935)又修复,为两层古式庙观,门首书“纯阳殿”,内有铁观音像和大铸钟各一。” 最近一次是1952年遭火毁,1980年修复,1986年后又进行整修和扩建,现建有玉皇楼、三清殿、玄帝殿、观音阁、睡仙室、灵宫殿、斋堂、客舍、接待室等30余间,总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院内两棵树龄达100年的桂花枝繁叶茂。1992年,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谢宗信前来亲笔题写“飞云洞道观”五个字。观内现有5名道人在此修真布道。
  
    红山传人到此一游,2013-10-16

网友评论

帐号:   密码:

( 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 ) 

           [完成后可按 Ctrl+Enter 发布]

本组作品使用相机
佳能 PowerShot A3300 IS 已停产
相机类型:卡片数码相机
变焦倍数:5倍光学变焦
液晶屏尺寸:3.0英寸
有效像素:1600万像素
传感器尺寸:1/2.3英寸
更多参数>> 
最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