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茄  (微雕) (/)

似锦年华 | | 2013-01-09 | 到论坛讨论 | 整组浏览

缅茄  (微雕)

【缅茄  (微雕)】 第 1 幅

大佛 , 佑我平安  !

相机: 松下 DMC-LX6 查看大图
手机看图
官方公众号 官方公众号
作品简介
该果实如拇指头之大小,老师傅却能在上面雕龙刻凤,栩栩如生

该缅茄树的身世曲折离奇。据清嘉庆(己卯)《高州府志》载,明朝万历年间,祖籍高州西岸村的太仆寺少卿李邦直“自滇携种归“。李辞官还乡后,试种一颗久不发芽,另一颗配系金丝银线给娇儿佩戴,以示荣耀华丽和富贵长命。不久缅茄籽失落,遍寻无踪,诬为侍婢梁凤薇所偷,严刑拷打至死。事隔三年,竟在儿子的床下砖缝中长出一缅茄幼苗,李邦直令人拆除府北,让其生长。有人道,这颗缅茄籽不愿在地下沉默,毅然冲出地面为婢女伸冤,真是“恶人无情树有情”,并将此树称为“含冤树”。旧社会那些含冤负屈、投诉无门的平民百姓,常到树下诉求,望能伸冤昭雪。据光绪重修“高州府志”记载“四百年来,中土无双”由此高州奇树得名。

秦牧在《花城》中《含冤树--缅茄》一章的篇首中说:“全国仅有一株能够结可以雕刻的树粒的‘缅茄树’,生长在广东高州。”又道:缅茄子“它模样儿很像荔枝核,黑褐色,一寸多长,所不同的,是核上有一个异常坚硬的‘蜡头’,颜色如蜡,但是坚硬得就如象牙。这个‘蜡头’可以雕刻各种风景人物,使这颗‘缅茄子’形成一件精巧的艺术品。”

当地雕刻艺人在蜡蒂上精雕细刻成工艺品,或龙或凤,或狮或虎,栩栩如生。除图章外,还传统地镌刻出山水人物,亭台楼阁、花鸟鱼虫等优美图案。1957年5月,高州缅茄工艺品名声鹊起,远销海外,饮誉全球。1957年5月,高州缅茄雕刻工艺品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并获奖,后被编入《中国土特产大全》一书,列为全国著名土特产之一。

1957年5月,政府把它作为“国宝”送了10颗给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伏罗希洛夫元帅。作为中国的一种独特的缅茄蜡蒂雕刻艺术已有300多年历史,深爱民间喜爱。过去男婚女嫁,多有用缅茄雕刻工艺品作赠礼的。高州竹枝词曾写道:“奴生西岸近莲塘,嫁与南桥何姓郎,愧我压妆无别物,缅茄刻就两鸳鸯。”
网友评论(0)  *由于系统升级,摄影部落2016年前评论内容将暂时不显示
表情
   [可按Ctrl+Enter发布]

声明:摄影部落仅为网友提供网络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网站图片已委托维权图盾(ITUDUN.COM)进行版权保护*

©似锦年华
收藏
选择图册
4
1
0
看美图,学技巧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摄影部落,回复“教程”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