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丹6566

haoyuchuan6566.photo.pconline.com.cn [复制]

宽窄巷子

( 1 / 10 )
展开全部作品 |  评论(0) |  支持← →键盘翻页
宽窄巷子

宽窄巷子 第 1 幅

曝光:  光圈:  快门:  ISO:  曝光补偿:  相机: 尼康 D3 查看原图

  • 宽窄巷子 1/10
  • 宽窄巷子 2/10
  • 宽窄巷子 3/10
  • 宽窄巷子 4/10
  • 宽窄巷子 5/10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更多
拍摄主题:风光 拍摄地点:宽窄巷子 拍摄时间:2009-05-09
作品性质:原创 所得票数:47 点击次数:1495

作品概括: 李劼人在长篇小说《死水微澜》中,对少城有这样的描写:“它是一个极消闲而无一点尘俗气息,又到处是画境,到处富有诗情的地方。”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准噶尔部窜扰西藏。清朝廷派三千官兵平息叛乱后,选留千余兵丁永留成都并修筑满城——即少城。(成都曾经有城两座,东城根街,就是皇城以西;另一城,立在向东城墙边的所在,这城就是少城。少城之所以叫少城,主要是清兵南下占领此城后新建,当时算得年青。较大城规模上它小,时间上它短,当地人便呼为“少”。)清制规定森严,满蒙官兵一律不得擅离少城染指商务买卖。靠每年少城公园(今天的人民公园)春秋两季的比武大会,论成绩优异领取皇粮过日子。风雨飘零,如今的少城只剩下宽窄两条巷子!

        宽窄巷子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老式街道及四合院落群组成。是成都市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筑格局的最后遗存,也是北方胡同文化和建筑风格在南方的“孤本”。

宽巷子在清朝宣统年间的名字叫兴仁胡同。据说这里所驻的是镶红旗的清军,宽巷子中一位懂蒙语的满族人介绍,胡同是蒙语的音译,关于胡同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是指蒙古人在草原上扎起的蒙古包之间的通道。而到了民国年间,在中国一片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风气下,清朝的叫法“兴仁胡同”改名为“宽巷子”。

        穿过南北向的通道,我们就到了窄巷子,窄巷子在清朝的地图上的名字叫太平胡同。清兵的进驻给了战乱中的成都人希望,胡同的命名也代表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希望,窄巷子又叫太平胡同,名字”太平”自然是希望没有战争,成都的老百姓能够平安祥和的过日子。

        井巷子紧邻窄巷子南,清满城时名为如意胡同,后因巷北有明德坊,又称明德胡同。辛亥革命后改为井巷子,并沿用至今。关于井巷子的名字,也是有来历的,顾名思义这条巷子中因井得名

网友评论

帐号:   密码:

( 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 ) 

           [完成后可按 Ctrl+Enter 发布]

本组作品使用相机
尼康 D3(单机) 已停产
相机类型:单反数码相机
变焦倍数:视镜头而定
液晶屏尺寸:3英寸
有效像素:1210万像素
传感器尺寸:36×23.9mm
更多参数>> 
最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