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边的老马

tianbiandelaoma.photo.pconline.com.cn [复制]

岜沙部落镰刀剃头

( 1 / 17 ) 由 管理员 设置为精华
展开全部作品 |  评论(0) |  支持← →键盘翻页
岜沙部落镰刀剃头

岜沙部落镰刀剃头 第 1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6.3  快门:1/400 sec  ISO:400  曝光补偿:-4/6 EV  相机: 尼康 D90 查看原图

  • 岜沙部落镰刀剃头 1/17
  • 岜沙部落镰刀剃头 2/17
  • 岜沙部落镰刀剃头 3/17
  • 岜沙部落镰刀剃头 4/17
  • 岜沙部落镰刀剃头 5/17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更多
拍摄主题:纪实 拍摄地点:贵州省 从江县 ... 拍摄时间:2009-12-21
作品性质:原创 所得票数:273 点击次数:6654

作品概括: 岜沙男子的一个性别标志便是他们的发型:用镰刀剃光头部四周的头发,再将头顶蓄留的长发挽成一个锥髻,苗语称之为“户棍”。据说,这种装束是从蚩尤老祖时代传下来的,也是迄今为止在中国所能见到最古老的男性发式。关于“户棍”的缘起似乎很多,可以肯定的是,自从祖先在岜沙定居,他们就是这样的发式,没有人胆敢改变。“户棍”在岜沙男子的头上留了一代又一代,人们将它看作是消灾祛病、保佑安宁的护身符……
    男人剃头在岜沙算得是一件大事。男孩从生下来起,得留着从娘肚子里带来的胎发,满五个月才剃光,一周岁以后开始留发,就只留下中间一团。小男孩的那团长发就让它披散着,等到他自己会梳头爱打扮了,再把后棍挽起来,包上家织的白底黑花帕子。在大人看来,挽后棍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天天如此人人如此。但小孩子却对它满怀憧憬,它似乎意味着人生一个崭新阶段的开始。在芭沙,给不满15岁的孩子剃头要煮一个鸭蛋,这是一种诱惑,可以让孩子高高兴兴地剃头。纯良的岜沙认为:头发是人的血脉所生,这也是对孩子被剃去的边发的一种补偿。

网友评论

帐号:   密码:

( 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 ) 

           [完成后可按 Ctrl+Enter 发布]

本组作品使用相机
尼康 D90 已停产
相机类型:单反数码相机
变焦倍数:视镜头而定
液晶屏尺寸:3.0英寸
有效像素:1230万像素
传感器尺寸:23.6×15.8 mm
更多参数>> 
最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