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概括:
入秋,游览盘锦鑫安源度假村荷花池,发现了一处幽静处所——青年点。
宽大的院子,一排坐东朝西向平房,“抓革命促生产”的红字标语,室内近乎于古玩的老物件,墙壁上发黄的老报纸,无不彰显出那个时代的历史印记。
我没在意这处青年点留存在此的现实意义,可这里有人参观,有中年男女,有她们的孩子。这些老物件的存在是一种见证,能唤起参观者的某些回忆:曾经的狂热、理想、青春、信心、思考、痛苦……
查阅资料得知: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
对当时的知青来说,他们到农村去,带有积极的理想主义色彩,邢燕子、侯隽、董加耕等一大批优秀青年,便是他们的典型代表。
广义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前后经历25年,知青总数达2000万人左右。
1981年,历时20多年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宣告结束,知青返城了。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特殊的历史为一代青年提供的一条特殊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有宝贵青春的荒废,有美好理想的破灭,有生活信心的动摇,更有一代知青的奋斗业绩。与其他青年比,知识青年更多一些对人生艰辛的领悟,更多具有吃苦耐劳的品格。“知青”二字不再是单纯字面上的含义,而是那段特殊经历赋予他们的一种“资格”。
网友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