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湿地

lhsjiaozhou.photo.pconline.com.cn [复制]

乳山行(1)——育肥牡蛎

( 1 / 17 )
展开全部作品 |  评论(0) |  支持← →键盘翻页
乳山行(1)——育肥牡蛎

乳山行(1)——育肥牡蛎 第 1 幅

曝光:光圈优先  光圈:F5.6  快门:1/640 sec  ISO:200  曝光补偿:0  相机: 尼康 D810 查看原图

  • 乳山行(1)——育肥牡蛎 1/17
  • 乳山行(1)——育肥牡蛎 2/17
  • 乳山行(1)——育肥牡蛎 3/17
  • 乳山行(1)——育肥牡蛎 4/17
  • 乳山行(1)——育肥牡蛎 5/17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更多
拍摄主题:纪实 拍摄地点:乳山 拍摄时间:2015-10-03
作品性质:原创 所得票数:35 点击次数:1065

作品概括: 乳山行(1)——育肥牡蛎

国庆节来到乳山,离家乡很近了,思乡情愫在胸中荡漾。
乳山盛产牡蛎,家乡人称海蛎子。乳山海蛎子的好吃在省内外有名,近年来已扬名海外。

漫步海边,看到海水退潮露出大片礁石,勾起儿时关于海蛎子的记忆,情不自禁脱鞋退袜。已经忘却,多少年没有踩着柔软细沙被家乡清凉的海水浸润了?此时此刻,一股亲切温暖的感觉袭上心头。

远远望去,乳山海岸的地理环境与家乡何其相似,也是青苔遍布的礁石时隐时现,也是海中青灰色的海岛矗立于看似地平线的远方,那里是海市蜃楼出没的地方,心里隐隐企盼——乳山的大海有吗?

随着退去的潮水踩上一片礁石,无意中发现了附于上面的海蛎子。家乡自古便有“生吃蛎子活吃虾”之说,儿时与小伙伴挎上篮子,篮子里装着瓷碗,用专门的工具在海蛎子的“嘴”上轻轻一敲,便撬开了壳,剥下其肉连同汤汁一同倒进嘴里,其鲜美的滋味浸入心脾。如今,城里人喜食烤海蛎子,就像清乾隆年间诗人刘储鲲《烧蛎诗》所描述的那样:“不用溉釜鬲,连壳付火燎。啖之清心脾,天然味更好。”

海蛎子好吃,却要“育”。也就是说,我在乳山吃过的又大又鲜又肥的海蛎子是被“育肥”的。清晨,我在海边看到了参与育肥海蛎子的“乳山母亲”。虽然遮盖得严严实实,无情的海风和阳光依然把她们的皮肤吹晒成古铜色。一位大姐说:这些海蛎子是养殖场专门到大连长海县等地收购的,运回来育肥后,再返销大连等地市场。

他们将挑选好的海蛎子装笼,运到养殖海域。因受海区条件等因素影响,海蛎子在大连周边海域往往只长个头,很难增肥。在乳山附近海域养殖一个多月后,海蛎子会进一步增肥增重,返销时,重量更大,价格和销路也更好。

乳山育肥的海蛎子,除了个头大,入口更鲜,主要得益于它得天独厚的养殖区域。养殖区域分布于西至乳山口、东至浪暖口的开阔水域内。这里潮流畅通,风浪较小,乳山河和黄垒河给其带来了大量的营养盐,而且饵料丰富,非常适合牡蛎筏式养殖。乳山养殖的海蛎子以太平洋牡蛎为主。随着乳山市牡蛎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乳山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牡蛎之乡”。

网友评论

帐号:   密码:

( 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 ) 

           [完成后可按 Ctrl+Enter 发布]

本组作品使用相机
尼康 D810 已停产
相机类型:单反数码相机
变焦倍数:视镜头而定
液晶屏尺寸:3.2英寸
有效像素:3635万像素
传感器尺寸:35.9×24.0mm
更多参数>> 
最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