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概括:
在澳门每年二月初二日福德正神宝诞与三月廿三日天后宝诞各自精彩和热闹,澳门居民对福德正神宝诞极其重视。往昔在诞日,除了搭戏棚演戏,道侣建醮之外,在沙梨头土地庙及下环福德祠等较大的土地庙前空地燃放花炮,所谓花炮实际是纸扎的神龛,通常备有多座,分别赋予吉祥大利名称,例如:丁财两旺、如意吉祥、生意兴隆……等等,再把逐个名称写在系有铁环或铜钱的红布条上,然后分别藏在炮竹内。到了择定时间,由嘉宾或主办人仕主持燃点炮竹,当炮竹爆开后,内藏的铁环或铜钱便弹上空中之后,小红布便随随飘下,在场善信便蜂涌上前,互相争接,气氛热闹。若夺得小红布的善信,便可按红布条上的名称,到庙内恭请那座纸扎的神龛,回家供奉。翌年诞日,该善信亦照样扎作一座花炮送回庙中,称为还炮。但由于抢炮活动常生意外,后改为以抽签形式进行。到了60年代,这种习俗已不复见。今日恭贺土地诞的习俗仪式,除进香和演戏外,还增加了敬老聚餐和茶叙,通过诞日活动,团结坊众,发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别具意义。同时澳门特别行政区对于民间传统
及宗教习俗都给予支持和推动,在民政总署、文化局及旅游局的赞助和协助下,使各项贺诞活动更加生动和丰富。
网友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