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西湖五亭桥 第 2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3.5 快门:1/421 sec ISO:1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富士 FinePix F200EXR | 查看原图 |
瘦西湖五亭桥 第 3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3.5 快门:1/232 sec ISO:100 曝光补偿:1.33 EV 相机: 富士 FinePix F200EXR | 查看原图 |
瘦西湖五亭桥 第 4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9.8 快门:1/113 sec ISO:100 曝光补偿:0.67 EV 相机: 富士 FinePix F200EXR | 查看原图 |
瘦西湖五亭桥 第 5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4.8 快门:1/501 sec ISO:1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富士 FinePix F200EXR | 查看原图 |
瘦西湖五亭桥 第 6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12.1 快门:1/76 sec ISO:1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富士 FinePix F200EXR | 查看原图 |
瘦西湖五亭桥 第 7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13 快门:1/65 sec ISO:1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富士 FinePix F200EXR | 查看原图 |
瘦西湖五亭桥 第 8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12.1 快门:1/91 sec ISO:1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富士 FinePix F200EXR | 查看原图 |
瘦西湖五亭桥 第 9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12.1 快门:1/75 sec ISO:1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富士 FinePix F200EXR | 查看原图 |
瘦西湖五亭桥 第 10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13 快门:1/68 sec ISO:1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富士 FinePix F200EXR | 查看原图 |
瘦西湖五亭桥 第 11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10.9 快门:1/88 sec ISO:1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富士 FinePix F200EXR | 查看原图 |
瘦西湖五亭桥 第 12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13 快门:1/85 sec ISO:1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富士 FinePix F200EXR | 查看原图 |
瘦西湖五亭桥 第 13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9.8 快门:1/135 sec ISO:1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富士 FinePix F200EXR | 查看原图 |
瘦西湖五亭桥 第 14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8.9 快门:1/132 sec ISO:1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富士 FinePix F200EXR | 查看原图 |
瘦西湖五亭桥 第 15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13 快门:1/88 sec ISO:1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富士 FinePix F200EXR | 查看原图 |
瘦西湖五亭桥 第 16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12.1 快门:1/101 sec ISO:1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富士 FinePix F200EXR | 查看原图 |
瘦西湖五亭桥 第 17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8.9 快门:1/140 sec ISO:1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富士 FinePix F200EXR | 查看原图 |
瘦西湖五亭桥 第 18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8.9 快门:1/149 sec ISO:1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富士 FinePix F200EXR | 查看原图 |
瘦西湖五亭桥 第 19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8.9 快门:1/142 sec ISO:1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富士 FinePix F200EXR | 查看原图 |
作品概括:
五亭桥是瘦西湖的标志,该桥建于莲花堤上,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巡盐御史高恒所建,是因为建于莲花堤上,还是因为形状象一朵盛开的莲花,所以它又叫莲花桥。
据说,乾隆南巡到此曾感叹它象琼岛春阴之景,这就点出了该桥是借鉴北京北海之景。确实,该桥受北海五龙亭的影响很深,五龙亭五亭临水而建,中日龙泽,重檐下方上圆,象征天圆地方;西为涌瑞、浮翠,涌瑞为方形重檐,浮翠为方形单檐;东为澄祥、滋香,澄祥为方形重檐。五亭皆绿琉璃瓦顶,亭与亭之间有石梁相连,婉转若游龙,另龙泽、滋香、浮翠三亭有单孔石桥与石岸相接,珠栏画栋,照耀涟漪。
五亭桥是清扬州两淮盐运使为了迎接乾隆南巡,特雇请能工巧匠设计建造的。桥的造型秀丽,黄瓦朱柱,配以白色栏杆,亭内彩绘藻井,富丽堂皇。桥下列四翼,正侧有十五个卷洞,彼此相通。每当皓月当空,各洞衔月,金色荡漾,众月争辉,倒挂湖中,不可捉摸。正如清人黄惺庵赞道:“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镜,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唐杜牧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之句。五亭桥中秋时正侧有十五个卷洞因此有徐凝的《忆扬州》五亭桥,古称“莲花桥”。建造在瘦西湖上,好象湖的一根腰带。因桥上建亭,故又名五亭桥。
网友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