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棒棒军”... 第 1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3.2 快门:1/79 sec ISO:400 曝光补偿:-33/100 EV 相机: 富士 X-E1套机(配18-55mm镜头) | 查看原图 |
走近“棒棒军”... 第 2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3.6 快门:1/240 sec ISO:1250 曝光补偿:0.33 EV 相机: 富士 X-E1套机(配18-55mm镜头) | 查看原图 |
走近“棒棒军”... 第 3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4 快门:1/105 sec ISO:400 曝光补偿:-33/100 EV 相机: 富士 X-E1套机(配18-55mm镜头) | 查看原图 |
走近“棒棒军”... 第 4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3.6 快门:1/99 sec ISO:200 曝光补偿:-33/100 EV 相机: 富士 X-E1套机(配18-55mm镜头) | 查看原图 |
走近“棒棒军”... 第 5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3.2 快门:1/240 sec ISO:200 曝光补偿:-33/100 EV 相机: 富士 X-E1套机(配18-55mm镜头) | 查看原图 |
走近“棒棒军”... 第 6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4 快门:1/105 sec ISO:16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富士 X-E1套机(配18-55mm镜头) | 查看原图 |
走近“棒棒军”... 第 7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3.2 快门:1/180 sec ISO:800 曝光补偿:-33/100 EV 相机: 富士 X-E1套机(配18-55mm镜头) | 查看原图 |
走近“棒棒军”... 第 8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3.2 快门:1/30 sec ISO:640 曝光补偿:-33/100 EV 相机: 富士 X-E1套机(配18-55mm镜头) | 查看原图 |
走近“棒棒军”... 第 9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3.2 快门:1/124 sec ISO:400 曝光补偿:-33/100 EV 相机: 富士 X-E1套机(配18-55mm镜头) | 查看原图 |
走近“棒棒军”... 第 10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3.2 快门:1/999 sec ISO:400 曝光补偿:-33/100 EV 相机: 富士 X-E1套机(配18-55mm镜头) | 查看原图 |
走近“棒棒军”... 第 11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7.1 快门:1/49 sec ISO:1250 曝光补偿:0.33 EV 相机: 富士 X-E1套机(配18-55mm镜头) | 查看原图 |
走近“棒棒军”... 第 12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3.6 快门:1/210 sec ISO:800 曝光补偿:-33/100 EV 相机: 富士 X-E1套机(配18-55mm镜头) | 查看原图 |
走近“棒棒军”... 第 13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4 快门:1/199 sec ISO:200 曝光补偿:-33/100 EV 相机: 富士 X-E1套机(配18-55mm镜头) | 查看原图 |
走近“棒棒军”... 第 14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5 快门:1/8 sec ISO:4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富士 X-E1套机(配18-55mm镜头) | 查看原图 |
走近“棒棒军”... 第 15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7.1 快门:1/105 sec ISO:1250 曝光补偿:0.33 EV 相机: 富士 X-E1套机(配18-55mm镜头) | 查看原图 |
走近“棒棒军”... 第 16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7.1 快门:1/19 sec ISO:1250 曝光补偿:0.33 EV 相机: 富士 X-E1套机(配18-55mm镜头) | 查看原图 |
走近“棒棒军”... 第 17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3.2 快门:1/120 sec ISO:400 曝光补偿:-33/100 EV 相机: 富士 X-E1套机(配18-55mm镜头) | 查看原图 |
走近“棒棒军”... 第 18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3.6 快门:1/139 sec ISO:1250 曝光补偿:0.33 EV 相机: 富士 X-E1套机(配18-55mm镜头) | 查看原图 |
作品概括:
棒棒军是对一个特定群体的称呼。在重庆,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爬坡上坎,肩上扛着一米长的竹棒,棒子上系着两根青色的尼龙绳,沿街游荡揽活,他们来自农村,是重庆街头的临时搬运工,被重庆市民成为“棒棒军”,也成为当地独有的文化符号。“棒棒军”之名大致是在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才开始流行起来的 。因名字既形象又通俗,很快就被重庆人接纳。到了90年代,越来越多的棒棒在重庆活动,他们凭自己双肩扛下天下,因为他们通常是群体活动,所以又被称为“棒棒军”。 在特定时期,“棒棒军”的存在给社会和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随着社会的发展,“棒棒军”的困境日益显现,一些人缺少技术,一些“棒棒”生活困难,一月不知肉味。许多年轻农民工不再选择棒棒这个行当。很多棒棒如今都转型成为了固定单位的搬运工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重庆“棒棒军”已经开始走向消失的境地.....
2013年9月11日,利用短暂的闲暇时间,冒着霏霏细雨,在重庆朝天门码头和交易市场,跟随“棒棒军”,拍摄了大半天,对他们的劳作和生活状态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网友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