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光峰

.photo.pconline.com.cn [复制]

走进红山军马场

(共10p)

走进红山军马场 第 1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2.2  快门:1/999963864 sec  ISO:5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查看原图

走进红山军马场 第 2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8  快门:1/500 sec  ISO:2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查看原图

走进红山军马场 第 3 幅

曝光:Manual exposure  光圈:F5.6  快门:1/200 sec  ISO: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查看原图

走进红山军马场 第 4 幅

曝光:Manual exposure  光圈:F5.6  快门:1/200 sec  ISO:2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查看原图

走进红山军马场 第 5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2.2  快门:1/999963864 sec  ISO:5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查看原图

走进红山军马场 第 6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6  快门:1/500 sec  ISO: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查看原图

走进红山军马场 第 7 幅

曝光:Manual exposure  光圈:F5.6  快门:1/200 sec  ISO: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查看原图

走进红山军马场 第 8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5.6  快门:1/500 sec  ISO: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查看原图

走进红山军马场 第 9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6.3  快门:1/500 sec  ISO: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查看原图

走进红山军马场 第 10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6  快门:1/400 sec  ISO:2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查看原图

拍摄主题:风光 拍摄地点: 拍摄时间:
作品性质:原创 所得票数:9 点击次数:1074

作品概括: 走进红山军马场
    “骏马奔驰在辽阔的草原,钢枪紧握战刀亮闪闪,祖国的山山水水连着我的心决不容豺狼来侵犯。” 这是蒋大为的《骏马奔驰保边疆》。如今军队装备都现代化了,当年的“骡马化”早已成为历史。
    红山军马场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西南端的乌兰布统古战场核心区,始建于1964年。中国的军马生产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后我军最多时曾拥有22个军马场,红山军马场无疑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当年是时任北京军区司令杨勇亲自圈定这块地,划给北京军区开始兴建军马场,隶属原北京军区联勤部,主要担负边防部队军马供应保障任务,为部队生产蒙古马,四十多年来,红山军马场向部队输送了20000余匹军马。如今的红山军马场不再生产军马,成为旅游胜地,被公众所熟悉,更多的是因为那里风景优美,最漂亮的草原,尤其是很多自驾车爱好者和摄影发烧友最喜欢的旅游休闲圣地。
    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我们不能忘记战马的历史,它毕竟是我军的一段辉煌的历史。
    附:战马的一生
    年龄:0-3岁
    出生地: 军马场
    就像顽皮的孩子一样,马在这个阶段的唯一任务就是多吃多跑,无忧无虑地长身体,马除了白天需要吃草外,晚上也不停歇,“马无夜草不肥”。
    年龄:4-8岁
    入伍地: 骑兵营
    选战马不挑大个头,太高的马不会被部队选中,那些身高在1.33米以上、1.40米以内的才是标准身高。在战场上,马越高大,骑兵的目标就越明显,被敌人射中的几率也就越大。我军使用最多的军马就是蒙古马,蒙古马具备超常的耐力,可以连续奔跑作战,非常有利于骑兵的长途奔袭。
    年龄:8岁以后
    安息地:转业他处
    犁地拉车病死老去。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即便是将军也有解甲归田的那一天。对于战马而言,时间更显残酷,在经历短短四年黄金期后,战马不得不离开部队转业到地方。当然也有罕见的立功战马可以永久服役。

网友评论

帐号:   密码:

( 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 ) 

           [完成后可按 Ctrl+Enter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