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赫尔辛基(2) 第 2 幅
曝光:Manual exposure 光圈:F1 快门:1.0 sec ISO:20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 查看原图 |
自驾赫尔辛基(2) 第 3 幅
曝光:Manual exposure 光圈:F1 快门:1.0 sec ISO:20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 查看原图 |
自驾赫尔辛基(2) 第 4 幅
曝光:Manual exposure 光圈:F1 快门:1.0 sec ISO:32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 查看原图 |
自驾赫尔辛基(2) 第 5 幅
曝光:Manual exposure 光圈:F1 快门:1.0 sec ISO:20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 查看原图 |
自驾赫尔辛基(2) 第 6 幅
曝光:Manual exposure 光圈:F1 快门:1.0 sec ISO:2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 查看原图 |
自驾赫尔辛基(2) 第 7 幅
曝光:Manual exposure 光圈:F1 快门:1.0 sec ISO:2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 查看原图 |
自驾赫尔辛基(2) 第 8 幅
曝光:Manual exposure 光圈:F1 快门:1.0 sec ISO:2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 查看原图 |
自驾赫尔辛基(2) 第 9 幅
曝光:Manual exposure 光圈:F1 快门:1.0 sec ISO:2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 查看原图 |
自驾赫尔辛基(2) 第 10 幅
曝光:Manual exposure 光圈:F1 快门:1.0 sec ISO:2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 查看原图 |
自驾赫尔辛基(2) 第 11 幅
曝光:Manual exposure 光圈:F1 快门:1.0 sec ISO:2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 查看原图 |
自驾赫尔辛基(2) 第 12 幅
曝光:Manual exposure 光圈:F1 快门:1.0 sec ISO:4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 查看原图 |
自驾赫尔辛基(2) 第 13 幅
曝光:Manual exposure 光圈:F1 快门:1.0 sec ISO:2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 查看原图 |
自驾赫尔辛基(2) 第 14 幅
曝光:Manual exposure 光圈:F1 快门:1.0 sec ISO:1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 查看原图 |
自驾赫尔辛基(2) 第 15 幅
曝光:Manual exposure 光圈:F1 快门:1.0 sec ISO:1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 查看原图 |
自驾赫尔辛基(2) 第 16 幅
曝光:Manual exposure 光圈:F1 快门:1.0 sec ISO:2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 查看原图 |
自驾赫尔辛基(2) 第 17 幅
曝光:Manual exposure 光圈:F1 快门:1.0 sec ISO:4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 查看原图 |
自驾赫尔辛基(2) 第 18 幅
曝光:Manual exposure 光圈:F1 快门:1.0 sec ISO:4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 查看原图 |
自驾赫尔辛基(2) 第 19 幅
曝光:Manual exposure 光圈:F1 快门:1.0 sec ISO:4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 查看原图 |
自驾赫尔辛基(2) 第 20 幅
曝光:Manual exposure 光圈:F1 快门:1.0 sec ISO:4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 查看原图 |
作品概括:
岩石教堂。位于赫尔辛基市中心坦佩利岩石广场,又名坦佩利奥基奥教堂。整个广场被一块起伏不平的巨大岩石覆盖,岩石比旁边的街道高出8——13米,广场顺其自然地保留下来。这里的景观自然质朴,教堂内壁是未经任何修饰的岩石的本来面貌。顶部的墙体是用炸碎的岩石堆砌而成,看似松散、杂乱,好像随时可能掉下来,但实际上,每一块石头都是精心选砌的,原始的色调给教堂增添了回归自然的感觉。水滴从岩缝中渗出,顺着岩壁流入地下水道,增强了教堂内的音响效果。金碧辉煌的拱顶隐隐约约反射着下面的烛光,这是整个教堂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地方。
岩石教堂卓越的设计极为新颖巧妙,完成于1969年,是斯欧马拉聂兄弟的精心杰作。 教堂是利用位于住宅街的岩石高地建造而成,为了不损及自然景观,将岩石部份往下挖掘,教堂就建造在天然岩石中。因此来到广场也不会注意到教堂的所在。
这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建在岩石中的教堂。建造在掏空的岩石中的岩石教堂,教堂为圆顶,有一百条放射状的梁柱支撑,同时镶上透明玻璃,直径24米,外部墙壁以铜片镶饰,内壁则完全保持了天然的花岗岩石壁纹理,其余的壁面仍保有原始的岩石风味,教堂入口走廊为隧道状,入口处则涂以混凝土,整座教堂如同着陆的飞碟一般,趣味独具。芬兰人崇尚自然古朴的审美情感在此得到了充分体现。岩石教堂内的中心区域有一个圣坛,与玻璃屋顶所射下的自然光芒相互辉映,尽显圣坛的神圣。
西贝柳斯公园。西贝柳斯公园坐落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市中心西北面的海边,公园内绿荫成林,青翠欲滴。在这座令人难忘的公园内,有两座雕像,除了由600根钢管组成的类似管风琴抽象塑像外,还有一座大师的头像雕塑。
西贝柳斯去世后,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作曲家,政府公开征集纪念碑方案,芬兰著名女雕塑家艾拉·希尔图宁方案入选。但是这座有600根钢管做成的雕像当时对芬兰来说实在太超前了,所以要求作者再完成一座作曲家的头像,这使雕塑家很不快,她认为钢管雕像足以反映西贝柳斯的贡献,但是最终她还是同意再制作一座人像。第二座雕像于1967年西贝柳斯逝世十周年之际完成。所以在西贝柳斯公园内,有两座纪念作曲家的雕像。西贝柳斯雕像表情奇特,让知道这座雕像产生历史的人产生很多联想,它的小型复制品被作为国礼送到联合国大厦永久展出。
网友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