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岁的畲族老人 第 2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2.8 快门:1/15 sec ISO:8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 查看原图 |
83岁的畲族老人 第 3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3.5 快门:1/49 sec ISO:1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 查看原图 |
83岁的畲族老人 第 4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7.1 快门:1/124 sec ISO:1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 查看原图 |
83岁的畲族老人 第 5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2.8 快门:1/249 sec ISO:1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 查看原图 |
83岁的畲族老人 第 6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7.1 快门:1/79 sec ISO:1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 查看原图 |
83岁的畲族老人 第 7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2.8 快门:1/399 sec ISO:1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 查看原图 |
83岁的畲族老人 第 8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2.8 快门:1/1599 sec ISO:1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 查看原图 |
83岁的畲族老人 第 9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2.8 快门:1/24 sec ISO:1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 查看原图 |
83岁的畲族老人 第 10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2.8 快门:1/99 sec ISO:1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 查看原图 |
83岁的畲族老人 第 11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2.8 快门:1/30 sec ISO:1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 查看原图 |
83岁的畲族老人 第 12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2.8 快门:1/124 sec ISO:1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 查看原图 |
83岁的畲族老人 第 13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2.8 快门:1/159 sec ISO:1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 查看原图 |
83岁的畲族老人 第 14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2.8 快门:1/1599 sec ISO:1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 查看原图 |
83岁的畲族老人 第 15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2.8 快门:1/999 sec ISO:1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 查看原图 |
83岁的畲族老人 第 16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3.5 快门:1/49 sec ISO:1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 查看原图 |
83岁的畲族老人 第 17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2.8 快门:1/30 sec ISO:2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 查看原图 |
83岁的畲族老人 第 18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3.5 快门:1/49 sec ISO:1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 查看原图 |
83岁的畲族老人 第 19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2.8 快门:1/30 sec ISO:8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 查看原图 |
83岁的畲族老人 第 20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2.8 快门:1/319 sec ISO:8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 查看原图 |
83岁的畲族老人 第 21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2.8 快门:1/399 sec ISO:8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 查看原图 |
83岁的畲族老人 第 22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5.6 快门:1/124 sec ISO:1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 查看原图 |
作品概括:
四日霞浦行,在风景人文和纪实方面均有涉及。前俩帖《去霞浦,莫瞎扑》和《鹅湾红树林》已经介绍了这方面的图片,本帖专门介绍我在霞浦拍的一位叫钟林娇的83岁的畲族老人。
畲(She),意为刀耕火种。畲族,中国南方游耕民族,一千多年来,畲民不畏艰辛险阻,从原始居住地——广东省潮州市凤凰山四散迁徙到福建、浙江、江西、安徽等省份,有的还到贵州和四川,9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广大山区,其余散居在江西、广东、安徽等省,畲族早在唐永泰二年(766)就从福建罗源迁居浙江景宁。 唐代,居住在福建、广东、江西三省交界地区的包括畲族先民在内的少数民族被泛称为“蛮”、“蛮僚”、“峒蛮”或“峒僚”。南宋末年,史书上开始出现“畲民”和“拳民”的族称。 1956年中国国务院正式公布确认畲族是一个具有自己特点的单一的少数民族。从此,畲族成为法定的族称。
人口相对集中的闽浙两地畲族服饰尚存一定的民族特色。闽东北畲族妇女发式称为“凤凰髻“,16岁前少女用红绒缠辫子,盘绕头上,额前留“留海“,畲族称为“布妮头“。成年已婚妇女发式畲族称为“山哈娜头“,随地域不同略有差异。据传畲族不论男子和妇女都喜欢镶金牙,一般是上齿的左右各镶一颗。谈笑之间,金光闪闪,别有一种风味,可是我遇到的这位老者就没有镶金光闪闪的金牙。
由于老人年事已高,加上耳背和不会国语,拍摄时全凭打手势交流。好在老人心善慈悲,情绪一直平静、稳定愉快,可是天气炎热,我还是担心不能累着了老人家,所以拍摄得有点匆忙和赶紧,未能深入拍摄而留下不少遗憾。
走乡村第一百五十九集
网友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