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昂行摄

.photo.pconline.com.cn [复制]

最后的净土

(共12p)

最后的净土 第 1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11  快门:1/80 sec  ISO:16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查看原图

最后的净土 第 2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2.2  快门:1/999963864 sec  ISO:5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查看原图

最后的净土 第 3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11  快门:1/160 sec  ISO:16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查看原图

最后的净土 第 4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11  快门:1/125 sec  ISO:16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查看原图

最后的净土 第 5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11  快门:1/160 sec  ISO:16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查看原图

最后的净土 第 6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11  快门:1/15 sec  ISO:25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查看原图

最后的净土 第 7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11  快门:1/200 sec  ISO:16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查看原图

最后的净土 第 8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11  快门:1/60 sec  ISO:160  曝光补偿:1 EV  相机: 查看原图

最后的净土 第 9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11  快门:1/80 sec  ISO:16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查看原图

最后的净土 第 10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11  快门:1/125 sec  ISO:16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查看原图

最后的净土 第 11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11  快门:1/80 sec  ISO:16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查看原图

最后的净土 第 12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11  快门:1/200 sec  ISO:16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查看原图

拍摄主题:风光 拍摄地点: 拍摄时间:
作品性质:原创 所得票数:84 点击次数:1366

作品概括: (简介稍长,但说明了“香格里拉”的来龙去脉,建议读一下。)

    1922年2月,美籍奥地利植物学家约瑟夫?洛克受命来中国云南寻找抗病毒的树种。1928年6月,他在木里国王的帮助下,第一次探险到达亚丁冲古寺,在此住了3天。他在这里背着藏人采得大量动植物标本,并为这里的自然环境和美丽景观所震撼,拍下大量照片。
    他三次到木里一次到亚丁的极富传奇色彩的经历,由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以探险日记并配图的形式发表,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巨大反响。
    亚丁三座美丽的雪峰令他倾倒,山谷间宽阔的草甸上溪流蜿蜒,与雪峰、冰川 、瀑布、森林、海子有机组合成美丽的田园。野生动物自由出没,与人类和谐共处。这方人类从未触动的净土,被洛克称为 “上帝浏览的花园”,并说“在整个世界里,还能有什么地方有如此的景色等待着摄影家和探险家?”
    1933年,英国一名二流作家希尔顿,根据约瑟夫?洛克的文字,创作了长篇小说《消失的地平线》。文中,希尔顿塑造了一个世外桃源――香格里拉。10年后被好莱坞搬上银幕,从此全世界知道了 “香格里拉”。
    50年代起,印度、尼泊尔、不丹先后声称“香格里拉”在他们的国家里。并把一些小镇宣布为“香格里拉”,并由此赚了一大把。
    如梦方醒的中国,直到1997年9月,才由云南宣布“香格里拉”在它的德钦藏族自治州,并将“中甸”易名“香格里拉”。
    而真正的香格里拉(从狭义的角度讲)——稻城亚丁,却一直“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直到近年,其所在的日瓦乡才易名为“香格里拉镇”!这也再次说明了,这里是真正的最后一片净土!
    当然,从广义的角度讲,整个滇西北及四川甘孜州、阿坝州都具有香格里拉的基本特征,属于大香格里拉圈。

网友评论

帐号:   密码:

( 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 ) 

           [完成后可按 Ctrl+Enter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