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村寨换新顏-龙井村 第 2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8 快门:1/30 sec ISO:125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 查看原图 |
古老村寨换新顏-龙井村 第 3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8 快门:1/30 sec ISO:16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 查看原图 |
古老村寨换新顏-龙井村 第 4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8 快门:1/30 sec ISO:25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 查看原图 |
古老村寨换新顏-龙井村 第 5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8 快门:1/30 sec ISO:200 曝光补偿:-0.7 EV 相机: | 查看原图 |
古老村寨换新顏-龙井村 第 6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8 快门:1/49 sec ISO:125 曝光补偿:-0.7 EV 相机: | 查看原图 |
古老村寨换新顏-龙井村 第 7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8 快门:1/49 sec ISO:125 曝光补偿:-1 EV 相机: | 查看原图 |
古老村寨换新顏-龙井村 第 8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8 快门:1/49 sec ISO:125 曝光补偿:-1 EV 相机: | 查看原图 |
古老村寨换新顏-龙井村 第 9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8 快门:1/39 sec ISO:125 曝光补偿:-1 EV 相机: | 查看原图 |
古老村寨换新顏-龙井村 第 10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8 快门:1/39 sec ISO:160 曝光补偿:-1 EV 相机: | 查看原图 |
古老村寨换新顏-龙井村 第 11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8 快门:1/39 sec ISO:160 曝光补偿:-1 EV 相机: | 查看原图 |
古老村寨换新顏-龙井村 第 12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8 快门:1/30 sec ISO:200 曝光补偿:-1 EV 相机: | 查看原图 |
古老村寨换新顏-龙井村 第 13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8 快门:1/30 sec ISO:160 曝光补偿:-1 EV 相机: | 查看原图 |
古老村寨换新顏-龙井村 第 14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8 快门:1/30 sec ISO:125 曝光补偿:-1 EV 相机: | 查看原图 |
古老村寨换新顏-龙井村 第 15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8 快门:1/49 sec ISO:125 曝光补偿:-1 EV 相机: | 查看原图 |
古老村寨换新顏-龙井村 第 16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8 快门:1/39 sec ISO:125 曝光补偿:-1 EV 相机: | 查看原图 |
古老村寨换新顏-龙井村 第 17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8 快门:1/39 sec ISO:250 曝光补偿:-1 EV 相机: | 查看原图 |
古老村寨换新顏-龙井村 第 18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8 快门:1/99 sec ISO:500 曝光补偿:-1 EV 相机: | 查看原图 |
古老村寨换新顏-龙井村 第 19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8 快门:1/49 sec ISO:250 曝光补偿:-1 EV 相机: | 查看原图 |
古老村寨换新顏-龙井村 第 20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8 快门:1/30 sec ISO:400 曝光补偿:-1 EV 相机: | 查看原图 |
古老村寨换新顏-龙井村 第 21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8 快门:1/30 sec ISO:320 曝光补偿:-1 EV 相机: | 查看原图 |
古老村寨换新顏-龙井村 第 22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8 快门:1/30 sec ISO:500 曝光补偿:-1 EV 相机: | 查看原图 |
古老村寨换新顏-龙井村 第 23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6.3 快门:1/30 sec ISO:125 曝光补偿:-1 EV 相机: | 查看原图 |
古老村寨换新顏-龙井村 第 24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6.3 快门:1/30 sec ISO:5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 查看原图 |
作品概括:
位于全国历史文化名镇——贵阳市花溪区青岩古镇西面的龙井村,是一个传统少数民族聚集村落,布依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98%。全村分为七组四院,依山傍水,森林覆盖率达到70%。
龙井村原名龙井寨,早在明代永乐年间就有布依先民迁徙到青岩境内,定居在龙井寨,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村寨正中央,一口千年古井水流潺潺,井水干净清澈,流淌过小石桥,一路奔流而下,沿着水渠四散而去,村寨因此而得名。据村民介绍早先的模样却是:一条进村路坑坑洼洼,天晴一身灰,下雨两腿泥,一不小心就会踩上牛粪、猪粪,井水里时常漂浮着腐烂的菜叶子,空气中弥漫的农家肥味道让他们至今难忘。2011年,贵州省启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示范村寨建设试点,龙井村被列入其中。利用600多万元村容村貌整治奖补资金经过9个多月的奋战,到2012年年初,村子的面貌得到了彻底改变。家家户户白墙灰瓦,宁静的农家小院内鱼池、葡萄架交相辉映。
现走在村子里,太阳能路灯崭新亮堂,民居古朴素雅,文化广场宽敞大气,家家户户小院里种树栽花,蓝天白云下一派和谐景象。“环境变美了,乡风也得跟着美!”这是环境改变后,村民的共同心愿。
“现在家家户户住洋楼,开小车,日子越过越红火!” 2017年,龙井村被列入住建部发布的第四批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名单。一幅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美丽乡村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
网友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