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荣视界

yyr601119.photo.pconline.com.cn [复制]

七二基地遗貌剪影

(共20p)

七二基地遗貌剪影 第 1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2.8  快门:1/1000 sec  ISO:1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查看原图

七二基地遗貌剪影 第 2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2.8  快门:1/2500 sec  ISO:1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查看原图

七二基地遗貌剪影 第 3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2.8  快门:1/1250 sec  ISO:1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查看原图

七二基地遗貌剪影 第 4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2.8  快门:1/800 sec  ISO:1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查看原图

七二基地遗貌剪影 第 5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2.8  快门:1/2500 sec  ISO:1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查看原图

七二基地遗貌剪影 第 6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2.8  快门:1/2500 sec  ISO:1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查看原图

七二基地遗貌剪影 第 7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2.8  快门:1/2000 sec  ISO:1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查看原图

七二基地遗貌剪影 第 8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2.8  快门:1/1600 sec  ISO:1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查看原图

七二基地遗貌剪影 第 9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2.8  快门:1/1250 sec  ISO:1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查看原图

七二基地遗貌剪影 第 10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2.8  快门:1/1000 sec  ISO:1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查看原图

七二基地遗貌剪影 第 11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2.8  快门:1/1250 sec  ISO:1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查看原图

七二基地遗貌剪影 第 12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2.8  快门:1/800 sec  ISO:1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查看原图

七二基地遗貌剪影 第 13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2.8  快门:1/2000 sec  ISO:1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查看原图

七二基地遗貌剪影 第 14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2.8  快门:1/1000 sec  ISO:1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查看原图

七二基地遗貌剪影 第 15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2.8  快门:1/1000 sec  ISO:1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查看原图

七二基地遗貌剪影 第 16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2.8  快门:1/800 sec  ISO:1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查看原图

七二基地遗貌剪影 第 17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2.8  快门:1/500 sec  ISO:1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查看原图

七二基地遗貌剪影 第 18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2.8  快门:1/1600 sec  ISO:1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查看原图

七二基地遗貌剪影 第 19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2.8  快门:1/1600 sec  ISO:1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查看原图

七二基地遗貌剪影 第 20 幅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2.8  快门:1/2500 sec  ISO:100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查看原图

拍摄主题:纪实 拍摄地点: 拍摄时间:
作品性质:原创 所得票数:6 点击次数:598

作品概括: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七二基地在原曲靖地区马龙县马过河当地或全省电力系统颇具名声,这里聚集了上千水电工人,为各地电站建设作生产保障工作。基地始建于1970年,人和设备主要因以礼河电站会战结束后转至,记得有基地(技校)、向阳坡(修造厂)、车队单位组成,职工家属有数千人之多,有独立的学校、医院等,十足就是个小社会。基地仅存20年左右,在改革开放初期,也就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各单位和人员根据市场和管理要求,陆续搬迁往昆明、曲靖,尽管人去房空,可在这里生产生活过的电力干部工人和家属娃娃,都对这片曾经的热土系上了抹不去的心结。
至今,30多年过去了,昔日人声鼎沸的七二基地,已变成了一片寂静的绿洲,过去密集的房屋和设施许多都无从寻觅,原车队和学校都是片瓦不存,只有向阳坡保持了一点老住房,老厂区被用着其他生产。无人机的俯瞰下,原来的厂区大都还地还林,成为大片养眼的绿色植被,仿佛回到了农业时候,但亮眼的是基地尽头砖瓦厂水库,高速铁路巨龙般横贯在崇山峻岭中,高速列车飞驰而过,彰显着这个时代的进步和人居环境的提升。

网友评论

帐号:   密码:

( 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 ) 

           [完成后可按 Ctrl+Enter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