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民间道具小戏。因“琢木为偶”而得名木偶戏,俗称鬼仔戏。流行于全省各地,以潮州、高州为最。广东的木偶戏是从外地传入的,有三种说法:一是元兵南下,随南宋南渡而来;二是明中叶闽粤通商蓬勃发展时,随商贾而来;三是来自中原,现粤西尚存具中原文化特征的宋木偶剧。木偶戏分杖头木偶、布袋木偶和提线木偶三大品种。广州的杖头木偶戏特别精彩。其选用质地细软的杖头松木精雕细刻而成,并采用变形夸张的艺术手法彩绘、装璜,形象栩栩如生,眼、口、舌、鼻均可活动,形象、传神、逼真、生动。头、手部串以竹竿,由艺人操作,可以表现开合扇子、舞剑、斟酒、拿书、写字、开弓射箭等动作。一班“鬼仔戏”,三十来个木偶,角色有生、旦、净、丑之分,脸谱各异,演出时配以锣、鼓、钹、木鱼等打击乐器,气氛热烈,是逢年过节、神诞庙会必不可少的节目。潮州木偶为提线木偶,由中原传入的纸影戏发展而来,偶像造型精巧纤秀,唱腔圆润,影棚富丽堂皇。相形之下,高州木偶就显得俭朴、轻巧多了。其属于杖头木偶,分大、中、小三班,小班只有一名演员。吹拉弹唱,全由一人操纵,走村串户,很受欢迎,。村民凡有喜庆,必请木偶戏班来助兴。
网友评论(0) *由于系统升级,摄影部落2016年前评论内容将暂时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