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飞啊 飞
儿时,羡慕小小风筝,它能飞上蓝天。
小伙伴们都曾幻想,变成一只风筝,飞啊飞。
于是约定,相互比拼一下,自己动手扎风筝。
自己扎的风筝无甚美感,由于有梦想的鼓励,我帮你、你帮我,个个跃跃欲试,企盼一飞冲天。经历过太多失败,风筝终于飞起,载着他们飞翔的梦想,飞过一春又一春。
如今,再难看到孩子们共同放飞风筝,什么都是现成的,多大的风筝都有。就连放风筝,也大都由长辈代劳。分享快乐的事儿,只在家人的圈圈里。
幻想不再,孩子们懂得的东西太多:它就是个风筝,我想让它飞,它就飞。
风筝的来历
我国是风筝的故乡,春秋时代鲁班曾“削竹为鹊,成而飞之”,应该是风筝的前身。
风筝的名称甚多:如木鸢、风鸢、纸鸢、风鹞、鹞子、纸鹞、纸鸱、纸鸦等。
《古今事物考》考证:汉高祖刘邦三年,韩信制篾扎紧,糊帛引线,乘风升空,发明了风鸢,用它的线长估测未央宫的方位以凿地道攻入。又让风鸢载人飞到被困垓下的楚营上空,以楚歌涣散军心,给世留下“四面楚歌”的心理战传话。
若此,2000多年前的古都西安当是风筝的发源地。
东汉蔡伦发明了纸,故改为用纸制作风筝,才有了“纸鸢”、“纸鹞”、“纸鸱”等别称。唐以前的风筝因形制较大,其放飞原理不为一般人所知,因此未作玩具之用。五代时的李邺,曾在宫中放纸鸢为戏,又别出心裁地在鸢的头部安装竹弦,风吹竹弦,发出如弹拨古筝般的声音,于是便得“风筝”之名。
——《风筝的来历》一文 摘自《百度》
网友评论(0) *由于系统升级,摄影部落2016年前评论内容将暂时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