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民族大融合是必然的趋势,各个小数民族和汉族交杂混居,来往频繁,大多民族长相、服饰都已经分不清了,民族的概念似乎也逐渐淡化。但是,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对小数民族的风俗、习俗还是很有兴趣的,源于他们淳朴、个性、神秘或是带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生活习惯。这不,这个年末,笔者随宁波、奉化电视台感受了彝族同胞过年的习俗。
大年二十六上午,一行十余人前往彝族同胞居住地,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不是去远在四川凉山地区的彝族同胞居住地,我们去的本市大堰镇董家村。那里附近长年居住着来自凉山地区的100多位彝族同胞,据介绍,他们主要分布在浙东地区如奉化、新昌等地,而董家这个偏僻的小村则有近50位,他们来这里打工谋生时间长的已经有10余年了。男的主要是做搬运工做苦力,女的在一些村办企业里上班。今年春节,他们大部分不回家了,于是在族长的倡议下,组织附近的彝族同胞聚集在董家村过年。
据度娘,彝族地区最流行的两个节日就是火把节和彝族年。彝族年,彝语称为“库斯”,“库”即年、“斯”即新,意思是新年,是凉山彝族传统的祭祀兼庆贺性节日。彝族年的拜年场面壮观热闹,一般数十人一组,从整个寨子挨家挨户拜年,拜年时主人家端上泡水酒,让大家喝,同时,拜年队伍还要为主人唱贺新年歌,年轻人跳舞、摔跤、跳锅庄等。大家不分彼此,不分亲疏,一起快乐到通宵达旦。
我们找到的彝族同胞也许是在浙东生活时间长了,很多习俗已经和我们没有分别,特别是她们节日穿的盛装,大多留在老家没有带来,心中不免有点遗憾。还好,彝族同胞都是好客之人,听说我们喜欢看他们的服饰,特意租车去2小时路程的地方拿来,还让一个名叫“白都作”的小姑娘穿上,顿时,这个场面的氛围就热烈的许多。彝族同胞在家门口的院子生起一堆火,大伙儿团团围坐,一边在火堆里烤肉,一般唠嗑吃瓜子之类的零食,部分族人忙着给妇女小孩分糖果、糕饼,附近刚赶来的彝族乡亲也一一奉上。我们的摄像机和照相机围着他们咔嚓声不断,有时凑在前头取个特写,他们也不反感,总是很友善的笑笑。烤肉、糖果吃了一半,在我们的要求下,他们围着火堆挑起了自己民族的舞蹈,很多同胞也许是多年在外地,也许是怕生,还有点不好意思,倒是白都作小姑娘,拉着族人跳的开心,她说今年13岁了,和2个弟妹都在大堰初中读书,离开凉山老家5年,还没这样跳过舞,这个衣服也是妈妈第一次让她穿,问他衣服上花式的意思她都不太清楚,问多了,便含羞的低下头去了。。。
年岁逐增,对于过年,早已少了许多的期待和乐趣。看着电视里热闹的春晚,望着天空中五彩缤纷的礼花,我怎么也找不回过年的感觉,年的味道,就这样不知不觉地变淡。然而,这回体验凉山彝族同胞过年,给我这个春节到是留下了些许难忘的记忆。
网友评论(0) *由于系统升级,摄影部落2016年前评论内容将暂时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