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和平古镇位于福建邵武南部,是一座有四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镇,是古代邵武通往江西、泰宁、建宁、汀洲的咽喉要道。自唐代以来,历设里、乡、分县建制。这里文物古迹星罗棋布,不仅有城堡、谯楼、分县衙门,由明末著名军事家、民族英雄袁崇焕题写塔名的“聚奎塔”,闽北历史上最早的书院----和平书院,还有许多庵庙宫观、祠堂及义仓,更有近300余幢明清民居建筑,仅建筑技艺精湛、雕饰精美、外观壮美的“大夫第”就有5座,是我国保留最好,最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筑群之一。保留完整的600多米长的古街,素有“福建第一街”之称。这里读书求学氛围浓郁,文风炽盛,人杰地灵。从唐代到科举废除时,和平出了137名进士,被誉为“进士之乡”。这里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戏剧舞蹈遗存相当丰富,仅舞蹈种类就达70余种,主要有花鼓灯、七巧灯、踩高跷、刀花舞等,而尤为珍贵的是和平保留下始于奴隶社会的傩舞,可谓是古文化的活化石。走进幽邃的古镇小巷,悠悠古韵扑面而来,令人眼界开朗,心生感叹,浮想联翩。
和平古称“禾坪”(禾苗的禾,草坪的坪)意为地势平坦,盛产粮食。新石器时期,古越先民就在这儿繁衍生息。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唐代。唐时称“昼锦”,宋为“昼锦乡和平里”。因唐代这里已经人口稠密,形成繁华的街市,故宋以后又称“旧市街”。元承宋制。明为“三十三都”,万历年间和平开始修宝塔、建城堡。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设和平分县。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一些大户人家时常遭山贼土匪强扰和掠夺,在黄氏族裔黄显岐、黄若岐首倡下,修建和平城堡。城堡周长360丈,占地0.43平方公里。修建和平城堡就地取材,全部用河卵石砌成,别具匠心。城堡辟有四大门、四小门,东西南北四个主城门,并在门上建谯楼,用于瞭望。城堡内青石板和鹅卵石铺成的小巷纵横交错,光滑的鹅卵石记载着古镇的繁华与沧桑。
和平古镇是一处全国罕见的城堡式大村镇,其众多古建筑是中国迄今保留最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筑群之一,一些专家对其评价极高,国家旅游资源评定课题组负责人、福建师大旅游系主任袁书琪教授评价和平古镇是:“ 一处全国罕见的城堡式大村镇”。当今中国古建筑学泰斗、清华大学教授陈志华和福建省建筑设计院院长、总设计师黄汉民以及省建委高级工程师林萌新等专家学者都不约而同地评价:“和平镇保留如此完整的古街区,全国少见,堪称‘福建第一街’” 。
正月初四,本想去乡下走亲戚,准备出发时香港摄友云水涧打来电话,邀请我们赴邻县古田县游玩,于是去了古田县城,用过午餐后往屏南县拍摄一个古村,原计划当天返回闽清,后见天色已晚,遂提议住屏南县城。吃完晚餐,我说干脆住到武夷山去吧,于是沿宁武高速摸到武夷山市区住下,初五上午去了下梅古村,下午便来到邵武的和平古镇。和平古镇早就知道,不过前些年听本地的摄友吴总说没什么名堂,所以一直没有造访,然此次途经古镇,匆匆浏览二个多小时,给我的感觉可用“震撼” 来形容,没想到古建筑居然如此之多,没想到古建筑居然如此之精美,没想到古镇历史如此之悠久,没想到文化如此之丰富灿烂,也没想到保护如此之乏力。 在参观的过程中,在震撼的同时,深感保护不力,号称“福建第一街” 的600米古街已是破烂不堪,许多鹅卵石铺就的古巷脏兮兮的,更令人痛惜的是县丞署以及始建于后唐历史上曾培养出137名进士的和平书院已被冰雹摧毁,遍地瓦砾,至今无人修复,令人扼腕叹息!要知道,这都是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啊,毁了就不可能再有了!
感谢带路的5位小朋友(见图),我把QQ给了她们,可惜还没加我!此次拍摄比较匆忙,还有许多建筑遗迹没有拍摄,待以后有机会再去!
网友评论(0) *由于系统升级,摄影部落2016年前评论内容将暂时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