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脸琵鹭 (/)

老兵不油 | | 2012-10-28 | 到论坛讨论 | 整组浏览

黑脸琵鹭

【黑脸琵鹭】 第 1 幅

相机: 尼康 D4 查看大图
手机看图
官方公众号 官方公众号
作品简介
请点大图,拍到带繁殖羽的黑脸琵鹭非常漂亮而且来之不易!
黑脸琵鹭分布区域极为狭窄,种群数量也极为稀少,是全球最濒危的鸟类之一,已被列入ICBP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我国亦于1989年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二类保护动物名录。它在朝鲜的繁殖地和香港的越冬地都已得到了保护。全球性易危(Collar et al., 1994)。[4]黑脸琵鹭黑脸琵鹭是全球濒危珍稀鸟类,它已成为仅次于朱鹮的第二种最濒危的水禽,国际自然资源物种保护联盟和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都将其列入濒危物种红皮书中。现为中国二级保护动物。
  中文学名: 黑脸琵鹭
拉丁学名: Platalea minor
别称: 黑面琵鹭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鸟纲
目: 鹳形目
科: 鹮科
属: 琵鹭属
命名人: Temmincket Schlegel
命名时间: 1849年
英文名: black-faced spoonbill
  中国分布
繁殖与中国东北的辽宁省庄河市。冬季至中国台湾及南部。
迁徙时见于中国东北,于近辽东半岛东侧的小岛上有繁殖记录。春季在内蒙古东部曾有记录。冬季南迁至江西、贵州、福建、广东、香港及海南岛
  黑脸琵鹭一般栖息于内陆湖泊、水塘、河口、芦苇沼泽、水稻田以及沿海岛屿和海滨沼泽地带等湿地 环境。它们喜欢群居,每群为三、四只到十几只不等,更多的时候是与大白鹭、白鹭、苍鹭、白琵鹭、白鹮等涉禽混杂在一起。它们的性情比较安静,常常悠闲地在海边潮间地带、红树林以及咸淡水交汇的基围(即虾塘)及滩涂上觅食,中午前后栖息在虾塘的土堤上或稀疏的红树林中。觅食的方法通常是用小铲子一样的长喙插进水中,半张着嘴,在浅水一边中涉水前进一边左右晃动头部扫荡,通过触觉捕捉到水底层的鱼、虾、蟹、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和水生植物等各种生物,捕到后就把长喙提到水面外边,将食物吞吃。飞行时姿态优美而平缓,颈部和腿部伸直,有节奏地缓慢拍打着翅膀。并且它们的性情温顺,不太好斗,从不主动攻击其他鸟类。[4]春季3-4月到达繁殖地,10-11月离开繁殖地前往越冬地。在福建部分终年留居,不迁徙。
  黑脸琵鹭曾经在中国东南沿海较为常见,在福建全年皆可见到,系留鸟,但数量已非常稀少。繁殖种群数量:1965年在朝鲜发现36只,1980年仅有30只,据向海自然保护区科研人员报告,在吉林省向海自然保护区亦发现有黑脸琵鹭。越冬种群数量:1982年以前在香港约有20只,最高是1989年1月28日见到47只,其中约3040只是幼鸟,在台湾1988年9月至1989年3月,见到一群达130只1989-1990年约有145只;在越南,据1987-1988年冬季的调查,约有60只。全球总的种群数量约285只 ,据1990年和1992年国际水禽研究局组织的亚洲隆冬水鸟调查,1990年在我国见到198只 (其中台湾146只,香港42只),日本5只;1992年中国见到228只 (其中台湾183只,香港14只),泰国1只,总计229只。中国台湾是黑脸琵鹭最重要的越冬地。[2]1993年至2010年,黑脸琵鹭的数量持续上升,尤其是2010年,数量达到历史最高的2346只,但2011年却仅记录到1848只,下跌了21%。但仍然不清楚其数量下降的具体原因。[6]黑脸琵鹭全球同步调查开展自1993年,自2003年起由香港观鸟会开始统筹。至2011年黑脸琵鹭的最大越冬种群仍然在中国台湾,2010年记录到了1280只,占当时总数量的54%,2011年记录到了843只,占46%,其次是香港和深圳后海湾。
  物种保护
黑脸琵鹭分布区域极为狭窄,种群数量也极为稀少,是全球最濒危的鸟类之一,已被列入ICBP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我国亦于1989年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二类保护动物名录。它在朝鲜的繁殖地和香港的越冬地都已得到了保护。[2]全球性易危(Collar et al., 1994)。[4]黑脸琵鹭黑脸琵鹭是全球濒危珍稀鸟类,它已成为仅次于朱鹮的第二种最濒危的水禽,国际自然资源物种保护联盟和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都将其列入濒危物种红皮书中。现为中国二级保护动物。
网友评论(1)  *由于系统升级,摄影部落2016年前评论内容将暂时不显示
表情
   [可按Ctrl+Enter发布]

声明:摄影部落仅为网友提供网络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网站图片已委托维权图盾(ITUDUN.COM)进行版权保护*

©老兵不油
收藏
选择图册
375
48
1
看美图,学技巧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摄影部落,回复“教程”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