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第一次见到“山寨街长”潘再生是2012年的正月初五傍晚时分,当时我与家人二度来到青果巷,在赵元仼故居转悠时巧遇“山寨街长”潘再生,他当即带着我们在巷里到处转悠,直至天黑。当时经交谈得知潘先生原是常州市总工会干校教师,近年来为宣传、保护常州文化历史老街--青果巷,顾不上家庭,辞了工作,租住在赵元任曾经居住过的不足10平方的破旧平房内,生活极为穷困潦倒,但他全然不顾,为宣传保护青果巷奔走呼号,全身心投入,不遗余力,成了一些开发商的眼中钉、肉中刺。我从常州回闽后,在太平洋发了《拯救青果巷》一贴,呼吁保护青果巷,支持潘再生,同时与常州的摄友龙城老高、龙城老恽、龙城幽客、龙城小草、龙城小丫等人联系,请他们力所能力给予潘先生一些经济上的支持,后来龙城摄友们常去探望潘先生,上海的林镜缘、风雨琴声、合肥的西西等也都曾与潘先生见过面。上月下旬我因老家有事,又回到常州,事毕后25日下午专程赴青果巷看望潘先生,他还是象以前一样乐观、豁达,没有一丝丝的沮丧,还激情满怀地给我们演唱了赵元任作曲的《教我如何不想她》,我们的情绪也受到很大的感染。唱毕他拉着我们参观了他的新居--蛤蜊滩41号,并赠送了一些书画作品给我们!潘先生手机13222592233,希望大家在精神经济上支持他!
《世界华人周刊》对潘先生的报道: 早就知道在江苏常州的青果巷内有一个叫潘再生的“山寨街长”,山寨的官儿说明这个乌纱帽绝不是大陆组织部门红头文件任命的,用常州的土语叫做“大兴佬”,既无皇粮可发,也无业务经费可用。潘先生年不到五十、高不足七尺,五年前结束了在全国各地的不算成功的个人商业活动后,从祖国首都北京归来一头扎进了古巷,想古巷所想,急古巷所急,自己过着贫寒的日子,却一直白天搜寻古巷的历史,夜晚遥想古巷的明天,被人称为“巷痴”。
去年5月某日,记者受邀来到山寨街长坐落在“元任弄”内的办公室,不足十平方的老式民居同时还是以青果巷命名的国际文友会、书院以及众多诸如国学院、图书馆等筹备性机构的办公所在地。街长潘再生作为多块牌子一套班子的唯一专职人员,如数家珍般地向记者列数了几年来的“工作成绩”,如:独家发起在赵元任故居举办纪念赵元任115周年诞辰活动,在周有光旧居为这位拼音爷爷置办106岁庆生,于阳湖县城隍庙古戏楼,承办并主持《青果巷百家论坛》等等。
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常州青果巷紧挨着京杭大运河,当年船舶云集,是南北果品集散地,旧有“千果巷”之称。青果巷文运昌盛、人杰地灵,历史上曾出过一百多位状元或进士,堪称进士之街。作曲家、现代语言学之父赵元任先生就是从这条巷子里走出来的名门之后,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的三十二世孙,也是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闻名的赵翼的七世孙。5年前,潘再生一个偶然的机会租住于青果巷16弄一老宅,一不小心,一脚走进了这位大师的书斋,从此护巷之心欲罢不忍。
经不住潘街长再三相邀,记者来到他租住的赵元任故居所在地,这是一间破旧不堪的老式平房。推门进入,只见一顶经常出现在潘街长各个时期照片中的红色牛仔帽被一根生锈的铁钩悬在屋梁上,木板垒起的单人床上被褥显然已经一个星期以上没有整理过,床上散落着不少报章杂志,临床的墙上一张和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的照片被用一只简易相框镶嵌着,左侧一张四尺毛边纸斜挂在墙上,上写:常州府名士甲天下,青果巷名士甲常州。简易的架共有4层,上面几乎每一本书都是东倒西歪的,好像刚刚被不良书虫胡乱淘过。傍边是两个貌似明清时代的旧式斗橱,透着沧桑,一尊鲁迅半身石膏像落在顶部,鲁作家看似目光如炬。书架的再上方,有一幅装裱过的字幅被郑重其事地挂在显眼处,上书:想他斋。这些年潘再生在古巷的保护上功劳、苦劳、疲劳全搭了进去,民间已经很有震动,庙堂还未有所关爱,所以潘的基本生活压力始终很大,但他从不沮丧,依旧斗志昂扬。2009年4月21日,因为他的奋力上书,青果巷正式限车禁车。之前,当地《扬子晚报》、《现代快报》连续六七次作追踪报道:《五百年明清古巷呼唤步行》。针对青果巷汽车横冲直撞,人伤屋毁之现状,潘力邀武进电视台《生活连线》等媒体及时采访播报。潘牵头撰写《告巷民巷友书》,发动签名,还赴常州公安局、信访局沟通法,甚至在巷内当场拦车……终于引起公安局局长的重视,在巷内竖起了“禁车牌”!
这样的“先进事迹”还有许多,潘自己也常常在各个不同场合进行自我表扬。这些年,他在巷内编过小报、印过书籍、办过画展,要不是手头总是很紧,还想设立网站、创办论坛。为了古巷的保护,他找过书记市长、见过局长科长、约过店长家长,小巷的事情无论大小,他都习惯性挺身而出。山寨街长,干了五年革命工作,或许也该歇息了。
网友评论(0) *由于系统升级,摄影部落2016年前评论内容将暂时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