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10公里的法门镇(距西安市约120km)。始建于东汉末年,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舍利而驰名。据佛教内典记载,二千多年前,释迦牟尼佛灭度后,印度阿育王为了弘扬佛法。送舍利于南阎浮提,凡得舍利处皆建塔供养,中国有十九处,法门寺为第五处。法门寺因塔而置寺,原名阿育王寺,隋改称“成实道场”;唐初改名法门寺。元魏和隋初都曾拓展寺院,唐高宗显庆年间,修成瑰琳宫24院,建筑宏伟壮观,襟带八川之秀气,宝塔高耸入云与与太白之群峰对峙。宋代也曾经恢复到最大规模。原塔俗称“圣冢”,唐贞观年间改建为四级木塔,又称护国真身宝塔。明代隆庆三年(1569)木塔崩毁,万历七年(1579)至万历三十七年建成十三级八面砖塔,高47米,建造精工,极为壮丽,清顺治十一年(1654)因地震塔体倾斜裂缝。民国二十八年(1939)朱子桥将军曾捐资补修。
1981年8月24日因淫雨而崩塌,1987年政府决定重修宝塔,清理塔基时发现了自唐懿宗咸通十五年封闭的唐代地宫,四枚佛指舍利及大量供养佛指舍利的珍贵法物宝器均被发掘。其种类、数量之繁多,质量之优,保存之完好,在国内都是罕见的。适逢四月初八佛诞日,喜获释如来真身舍利及上千件法物宝器,法喜遍满,普天同庆,从此法们寺揭开佛元新页。 1988年法门寺成功举办了国际性的“释迦如来真身舍利瞻礼法”,并正式对外开放。
网友评论(0) *由于系统升级,摄影部落2016年前评论内容将暂时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