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中文学名白腹鹞
拉丁学名Circus spilonotus
别    称泽鹞、白尾巴根子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
亚    纲今鸟亚纲
目隼形目
科鹰科
属鹞属
种白腹鹞
命名人及年代Johann Jakob Kaup,1847
英文名Eastern Marsh Harrier
  白腹鹞(学名:Circus spilonotus)中型猛禽,体长50~60厘米。雄鸟头顶至上背白色,具宽阔的黑褐色纵纹。上体黑褐色,具污灰白色斑点,外侧覆羽和飞羽银灰色,初级飞羽黑色,尾上覆羽白色,尾银灰色,外侧尾羽内哃白色。下体近白色,微缀皮黄色,喉和胸具黑褐色纵纹。雌鸟暗褐色,头顶至后颈皮黄白色,具锈色纵纹;飞羽暗褐色,尾羽黑褐色,外侧尾羽内哃肉桂色。幼鸟暗褐色,头顶和喉皮黄白色。
相似种白头鹞上体栗褐色,头顶至后颈棕皮黄色,具褐色纵纹,喉皮黄色,上胸棕色,下胸皮黄色,腹栗色,胸具锈色纵纹;雌鸟暗褐色,头顶、枕和喉皮黄白色。区别较明显,不难识别。
喜开阔地,尤其是多草沼泽地带或芦苇地。擦植被优雅滑翔低掠,有时停滞空中。飞行时显沉重,不如草原鹞轻盈。
生活习性
编辑
白天活动,性机警而孤独,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多见在沼泽和芦苇上空低空飞行,两翅向上举成浅“V”字形,缓慢而长时间地滑翔,偶尔扇动几下翅膀。栖息时多在地上或低的土堆上,不喜欢像其他猛禽那样栖在高处。
食性:主要以小型鸟类、啮齿类、蛙、蜥蜴、小型蛇类和大的昆虫为食,有时也在水面捕食各种中小型水鸟如鸊鷉、野鸭、幼鸭和地上的雉类、鹑类及野兔等动物,也有报告吃死尸和腐肉。通常在白天觅食,而且是较为活跃的狩猎者,整天多数时候都在地面低空飞翔寻找食物,发现后则突然降下捕猎,并就地撕裂后吞食。
迁徙:中国东北为为夏候鸟,长江以南为冬候鸟或旅鸟。迁到中国东北繁殖地的时间多在4月初至4月中旬,离开繁殖地的时间在10月末至11月初。
繁殖方式
编辑
繁殖期4~6月。繁殖前期常成对在空中翱翔进行求偶表演,4月中旬至4月末开始营巢。通常营巢于地上芦苇丛中,偶尔也在灌丛中营巢。巢呈盘状,由芦苇构成。每窝产卵4~5枚,偶尔有多至6枚和少至3枚的,卵青白色,大小为48.5~53mm×37~39.5mm,平均50.8mm×38.2mm。主要由雌鸟孵卵,孵化期33~38天。雏鸟晚成性,雏鸟孵出后全身被有白色绒羽,经过35~40天的巢期生活后才能离巢。
网友评论(7) *由于系统升级,摄影部落2016年前评论内容将暂时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