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克孜尔尕哈烽燧台由基地往上逐渐缩收成梯形,高约13米。烽火台为夯土结构,层厚12——15米,上部夯层中夹有木骨层,顶部为木坯垒砌,并建有望楼,现仅存木栅残留物,烽体受自然侵蚀,风化作用,南侧中上部已呈凹槽状。烽燧雄伟挺拔,它是目前古丝绸之路北道上时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烽燧遗址,且位居丝绸之路北道的黄金地段。
烽燧台是用烽烟传递消息,可追溯到距今3000多年的商朝。那时候,乘车传递曰“驵”,乘马传递称“驿”。烽火传递早在周朝就有,周朝规定,天子举烽火,各地诸侯必须立即带兵前往救援,共同抵抗敌人。史册记载,夜间举火称“烽”,白天放烟称“燧”。古人为了使烟直而不弯,常以狼粪代替薪草,因而“燧”又别称为“狼烟”。烽燧制度很严格,规定不同的暗号,表示进犯敌人的多少,如举一道烽或燧,示意来敌500人,500人以上举二道烽或燧,等等。乘马、乘车及烽火传递,相互依存,沿用至清。另外还有两处近代烽燧台和古城墙我会在照片介绍标明。
网友评论(0) *由于系统升级,摄影部落2016年前评论内容将暂时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