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石 匠 师 傅
在我的记忆中石匠用的工具大多是钻子、手锤、二锤、大锤、钢钎、凿子、扁凿等。所以在我们这个地方流传着一句歌谣;‘养儿莫学打石匠, 天晴下雨在坡上’。可以想象到石匠是靠体力吃饭的职业,是一种繁重的体力劳动。在人们心里,只有老实人都会选择这种职业。所以,石匠们一般都没有偷懒耍滑的习惯。肯出力气,是石匠们的一个优点,人们在对有些工匠们感到太奸巧时,就会很自然地想起石匠来。
2015年11月15日这天,我们几个摄友来到了巴中平梁镇的炮台村,乡村的路边,横七竖八地堆砌着一些不规则的石头,几个石匠在那些石头上劳作着,他们用自己的力气,和一块块顽石消耗着,灰尘弥漫在整个劳作场地。我们赶紧下车拿出家伙走向劳作场地。哇,这些石匠用的工具不再是我记忆中的那些工具了,全都用的电动工具,如手持式凿毛机、雕花凿、平骨凿、半圆凿、电动钻子等。难怪整个场地有那么大的灰尘,难怪石匠们还在带上口罩和草帽劳动。一行的几个摄友为了保护相机,都在远远的拍摄了几张,只有我才近距离拍摄了一会,但是当我离开的时候,全身都是白色的灰,也引得了同路人的一阵笑声。
那些石匠师傅告诉我们,他们的产品是根据顾客需求生产的,其价格视工艺而定,分高、中、低三个档次。高的要3万多,中档的在1、5万左右,低的几千元。看着产品中石匠师傅运用圆雕、浮雕、线刻等各种技法创造出众多风格各异、生动多姿的石刻艺术,真让人惊叹不已。后来才知道巴中原本就是石刻艺术之乡,象这样的民间艺人比比皆是。在巴中,从普通的民居、到祠堂建筑,从摩崖造像、到民间记事,从碑林到乡规民约,从岩画到后来的陵墓石刻,都在普遍使用刻石这一艺术性工具。可以说渗透到了人类文明的各个层面,深刻影响人们行为及观念的改变。
网友评论(0) *由于系统升级,摄影部落2016年前评论内容将暂时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