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中国的器官捐献长期以来都处在艰难的徘徊阶段,我国是世界上器官捐献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器官紧缺是我国器官移植的发展瓶颈。2010年以前,我国器官移植的供体来源主要有三种:死刑犯捐献、亲属间活体移植以及脑死亡和传统死亡之后的自愿无偿捐献者。但是,2007年最高人民法院收回了死刑核准权,每年被处死的犯人大大减少的境况,以及捐献者需书面同意等措施的推出,使得尸体器官移植数量减少了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据卫生部统计数据,我国目前约有150万患者急需器官移植,但受器官制约每年器官移植手术仅为1万余例,器官的供需比例严重失衡,很多患者都在无尽的等待中逝去。
导致我国器官紧缺原因,一是传统中国是个伦理社会,古代社会的一般道德准则是将死者入土为安。在中国传统习俗里,对死者开膛破肚被渲染成对死者的不敬,之前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人走后要全尸,“死无全尸”,这是别人咒骂人的话,现在很多地方的人依然墨守成规,固执的遵循着那些旧习俗。很多人对于捐出亲属或自己的遗体和器官,感情上很难接受。积重难返的传统观念让人们捐献器官的意愿止步不前,要改变这个传统观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二是当前在中国,社会信任度并不是很高,这不仅是器官捐赠上,在血液上、捐款上,或者其他公益活动上都反映得出来。我国于2010年3月启动了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试点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公众的积极响应,至此,器官捐献的“国家行动”启动了。目前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就是要提高全民对器官捐献的认识,发扬中华民族乐于助人的优良传统,我们只有解开传统观念的枷锁,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才能不让患者是在焦急和苦苦的等待中离开这个世界。可喜的是,当前的器官捐献队伍呈现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抛开传统观念,加入了器官捐献的行列中来,截至2016年数据统计,我国登记捐献遗体和器官的志愿人数达104538人,与2010年的1087人相比,增长近100倍。
清明节即将到来,谨此献给器官捐献者,让我们永远怀念他们!我们不仅要向捐献者及家属致敬!也向为推动此项工作而努力的医务工作者和红十字人及新闻媒体人致敬!同时也要向那些行走于生死之间的协调员致敬!
网友评论(80) *由于系统升级,摄影部落2016年前评论内容将暂时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