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窟鼻祖 (共P)

随心 | | 2009-06-25 | 单张浏览

中国石窟鼻祖

【中国石窟鼻祖】 第 1 幅

查看大图 相机: 佳能 IXUS 860 IS(SD870 IS)

中国石窟鼻祖

【中国石窟鼻祖】 第 2 幅

查看大图 曝光: Easy shooting 光圈: F2.8 快门: 1/59 sec ISO: 250 曝光补偿: 0 EV 相机: 佳能 IXUS 860 IS(SD870 IS)

中国石窟鼻祖

【中国石窟鼻祖】 第 3 幅

查看大图 曝光: Easy shooting 光圈: F2.8 快门: 1/635 sec ISO: 80 曝光补偿: 0 EV 相机: 佳能 IXUS 860 IS(SD870 IS)

中国石窟鼻祖

【中国石窟鼻祖】 第 4 幅

查看大图 曝光: Easy shooting 光圈: F2.8 快门: 1/59 sec ISO: 250 曝光补偿: 0 EV 相机: 佳能 IXUS 860 IS(SD870 IS)

中国石窟鼻祖

【中国石窟鼻祖】 第 5 幅

查看大图 曝光: Easy shooting 光圈: F5.8 快门: 1/403 sec ISO: 80 曝光补偿: 0 EV 相机: 佳能 IXUS 860 IS(SD870 IS)

中国石窟鼻祖

【中国石窟鼻祖】 第 6 幅

查看大图 曝光: Easy shooting 光圈: F2.8 快门: 1/59 sec ISO: 250 曝光补偿: 0 EV 相机: 佳能 IXUS 860 IS(SD870 IS)

中国石窟鼻祖

【中国石窟鼻祖】 第 7 幅

查看大图 曝光: Easy shooting 光圈: F5.6 快门: 1/635 sec ISO: 80 曝光补偿: 0 EV 相机: 佳能 IXUS 860 IS(SD870 IS)

中国石窟鼻祖

【中国石窟鼻祖】 第 8 幅

查看大图 曝光: Easy shooting 光圈: F7.1 快门: 1/317 sec ISO: 80 曝光补偿: 0 EV 相机: 佳能 IXUS 860 IS(SD870 IS)

中国石窟鼻祖

【中国石窟鼻祖】 第 9 幅

查看大图 曝光: Easy shooting 光圈: F5.6 快门: 1/806 sec ISO: 80 曝光补偿: 0 EV 相机: 佳能 IXUS 860 IS(SD870 IS)

中国石窟鼻祖

【中国石窟鼻祖】 第 10 幅

查看大图 曝光: Easy shooting 光圈: F5.6 快门: 1/317 sec ISO: 80 曝光补偿: 0 EV 相机: 佳能 IXUS 860 IS(SD870 IS)

中国石窟鼻祖

【中国石窟鼻祖】 第 11 幅

查看大图 曝光: Easy shooting 光圈: F5.6 快门: 1/635 sec ISO: 80 曝光补偿: 0 EV 相机: 佳能 IXUS 860 IS(SD870 IS)

中国石窟鼻祖

【中国石窟鼻祖】 第 12 幅

查看大图 曝光: Easy shooting 光圈: F2.8 快门: 1/59 sec ISO: 200 曝光补偿: 0 EV 相机: 佳能 IXUS 860 IS(SD870 IS)

中国石窟鼻祖

【中国石窟鼻祖】 第 13 幅

查看大图 曝光: Easy shooting 光圈: F2.8 快门: 1/59 sec ISO: 160 曝光补偿: 0 EV 相机: 佳能 IXUS 860 IS(SD870 IS)

中国石窟鼻祖

【中国石窟鼻祖】 第 14 幅

查看大图 曝光: Easy shooting 光圈: F5.6 快门: 1/501 sec ISO: 80 曝光补偿: 0 EV 相机: 佳能 IXUS 860 IS(SD870 IS)

中国石窟鼻祖

【中国石窟鼻祖】 第 15 幅

查看大图 曝光: Easy shooting 光圈: F5.6 快门: 1/403 sec ISO: 80 曝光补偿: 0 EV 相机: 佳能 IXUS 860 IS(SD870 IS)

中国石窟鼻祖

【中国石窟鼻祖】 第 16 幅

查看大图 曝光: Easy shooting 光圈: F5 快门: 1/806 sec ISO: 80 曝光补偿: 0 EV 相机: 佳能 IXUS 860 IS(SD870 IS)

手机看图
官方公众号 官方公众号
作品简介
天梯山石窟也称大佛寺,创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距今约有1600年历史。天梯山山峰巍峨,陡峭峻拔,高入云霄,山有石阶,拾级而上,道路崎岖,形如悬梯,故称天梯山。  北魏、隋、唐、西夏期间均有扩建,由于天梯山石窟地质结构松软,在历次地震中有不同程度的损坏,仅1927年凉州大地震,就震毁洞窟10余处。1959年9月,因修建黄羊水库,窟址处水库淹没区,部分造像、壁画搬迁至甘肃省博物馆.现在天梯山石窟仅存3层,大小洞窟17处。最大的洞窟残高30米,宽19米,深6米。窟内有释迦牟尼造像1尊,高15米,宽10米,大佛左右两旁有文殊、普贤菩萨,广目、多闻天王和迦叶、阿难等6尊造像,造形生动,神态威严,形象各异。窟内南北两壁上绘有大幅壁画。南壁为云纹青龙,中部为大象梅花鹿,大象背部驮有熠熠发光的经卷,下部是猛虎和树木花卉。北壁上部绘有青龙;中部绘有白马、墨虎、菩提树,马背上经卷闪闪发光;下部绘有牡丹花卉。整个壁画笔触清新,色泽艳丽,气势磅礴,形象逼真。大佛巍然端坐,左手平放在膝盖,略出膝部;右臂前伸,手掌外撑,向对面的山推去,所指之处叫磨脐山。对此,民间有“张义川,水湖滩,大佛爷手指磨脐山”的歌谣和许多美丽传说。天梯山石窟是我国早期石窟的代表,不但为佛教的传播培养了人才,而且为石窟的开凿造就了力量,形成我国佛教艺术史上有名的“凉州模式”。石窟建成后,世人仿此陆续开凿了金塔寺、马蹄寺、文殊山、榆林窟等。后来,北魏在大同开凿云岗石窟时,主持人也是凉州僧人昙曜,所用能工巧匠大都是凉州人。因此著名考古学者宿白先生将新疆以东现存最早的佛教石窟在风格上称之为“凉州模式”。为了保护好这一珍贵的历史遗存,国家文物部门从1995年开始就立项修复天梯山石窟。目前,石窟第一期工程已顺利竣工,在淹没大佛的高峡平湖中已围筑出一道气势如虹的围堰,复原的大佛重现当年的风采。新开辟的天梯山庄集餐饮娱乐为一体,载着游人的游艇穿梭在堤岸和大佛之间的湖面上,一群群游人在山水之间寻幽探趣。已建成的石窟文物陈列馆将一展古老的文物将风采。天梯山石窟以它独特的湖光山色和古老的佛教文化艺术吸引着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和游客。2001年,天梯山石窟被公布为第五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网友评论(0)  *由于系统升级,摄影部落2016年前评论内容将暂时不显示
表情
   [可按Ctrl+Enter发布]

*网站图片已委托维权图盾(ITUDUN.COM)进行版权保护*

©随心
收藏
选择图册
244
1
0
看美图,学技巧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摄影部落,回复“教程”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