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塘下湗村抬排殿猪民俗活动拾... (共P)

太阳 | | 2009-03-12 | 单张浏览

瑞安塘下湗村抬排殿猪民俗活动拾影

【瑞安塘下湗村抬排殿猪民俗活动拾影】 第 1 幅

查看大图 曝光: Auto exposure 光圈: F2.8 快门: 1/15 sec ISO: 100 曝光补偿: 1 EV 相机: 佳能 EOS 10D

瑞安塘下湗村抬排殿猪民俗活动拾影

【瑞安塘下湗村抬排殿猪民俗活动拾影】 第 2 幅

查看大图 曝光: Manual exposure 光圈: F4.5 快门: 1/15 sec ISO: 800 曝光补偿: 0 EV 相机: 佳能 EOS 10D

瑞安塘下湗村抬排殿猪民俗活动拾影

【瑞安塘下湗村抬排殿猪民俗活动拾影】 第 3 幅

查看大图 曝光: Manual exposure 光圈: F8 快门: 0.01 sec ISO: 100 曝光补偿: 0 EV 相机: 佳能 EOS 10D

瑞安塘下湗村抬排殿猪民俗活动拾影

【瑞安塘下湗村抬排殿猪民俗活动拾影】 第 4 幅

查看大图 曝光: Auto exposure 光圈: F5.6 快门: 1/400 sec ISO: 200 曝光补偿: 0 EV 相机: 佳能 EOS 10D

瑞安塘下湗村抬排殿猪民俗活动拾影

【瑞安塘下湗村抬排殿猪民俗活动拾影】 第 5 幅

查看大图 曝光: Auto exposure 光圈: F2.8 快门: 1/400 sec ISO: 100 曝光补偿: 1 EV 相机: 佳能 EOS 10D

瑞安塘下湗村抬排殿猪民俗活动拾影

【瑞安塘下湗村抬排殿猪民俗活动拾影】 第 6 幅

查看大图 曝光: Manual exposure 光圈: F4.5 快门: 1/750 sec ISO: 800 曝光补偿: 0 EV 相机: 佳能 EOS 10D

瑞安塘下湗村抬排殿猪民俗活动拾影

【瑞安塘下湗村抬排殿猪民俗活动拾影】 第 7 幅

查看大图 曝光: Auto exposure 光圈: F4 快门: 1/200 sec ISO: 100 曝光补偿: 0 EV 相机: 佳能 EOS 10D

瑞安塘下湗村抬排殿猪民俗活动拾影

【瑞安塘下湗村抬排殿猪民俗活动拾影】 第 8 幅

查看大图 曝光: Auto exposure 光圈: F3.2 快门: 0.01 sec ISO: 100 曝光补偿: 0 EV 相机: 佳能 EOS 10D

手机看图
官方公众号 官方公众号
作品简介
  问起湗村抬猪的历史,村人一致认为这与陈傅良的曾孙有关。陈傅良(1137年-1203年),宋代诗文家、学者。字君举,号止斋。向有“南宋文章第一家,东瓯理学无双士”之美誉。陈傅良出生在湗村凤凰山下一农家,父母早逝,由祖父等人抚养长大。在他26岁的时候便到温州茶院寺、仙岩书院等地教书,乾道八年(1172年)进士及第,任泰州教授。经参知政事龚茂良举荐,改为太学录。历任转运判官、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同实录院修撰、宝谟阁待制。
  记者翻看了《陈氏族谱》,上面收录有南宋永嘉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叶适写给陈傅良的墓志铭。文章中有这样的句子:“公未三十,心思挺出,陈编宿说,披剥溃败,奇意芽甲,新语懋长。士苏醒起立,骇未曾有,皆相号召,雷动从之。”说明了陈傅良教育方法独特,来求学的学生很多。
  陈家的族谱保存在84岁的陈祥旺老人家,在陈祥旺家不远的地方就是陈傅良出生的地方。在那里,现在还有条小巷叫作“傅良东巷”,想必是为了纪念先辈而设置的。陈祥旺说,宋朝的某一年,帆游乡湗村(湗村古时属于帆游乡)一带闹蝗灾,铺天盖地的蝗虫糟蹋农作物,当地农民束手无策,眼看着一季的收成将颗粒无归,陈傅良曾孙陈肃勉挺身而出,放言说:“鄙人愿以一斗米换一斗蝗虫。”在陈肃勉的鼓励和慷慨解囊下,村民们奋勇与蝗虫作斗争。于是既消灭了蝗虫,又使村民度过了荒年,并且第二年还获得了丰收。村民非常感激。陈肃勉死后,乡人便奏请当朝要求表彰其功德。陈肃勉后来被皇帝封为“护国惠民显应崇道圣王”,后人在距离其家不远的地方建筑“显应庙”,供奉陈肃勉,并且在他的生日(农历二月十五)当天,家家杀猪祭祀。一时众乡民供应的猪排满了殿宇。祭祀结束后的第二天,村民们虔诚地认为,这些祭祀过的猪带着圣王的福泽,能给大家带来福佑,就纷纷抢着将它们抬回家。年复一年,便成为“排殿猪”这一古老的风俗,一直延续至今。
网友评论(0)  *由于系统升级,摄影部落2016年前评论内容将暂时不显示
表情
   [可按Ctrl+Enter发布]

*网站图片已委托维权图盾(ITUDUN.COM)进行版权保护*

©太阳
收藏
选择图册
77
0
0
看美图,学技巧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摄影部落,回复“教程”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