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漫记-市区 (共P)

wind | | 2011-02-03 | 到论坛讨论 | 单张浏览

厦门漫记-市区

【厦门漫记-市区】 第 1 幅

查看大图 相机: 索尼 A350(配18-70mm镜头套机)

开元路的传统的闽南骑楼建筑

厦门漫记-市区

【厦门漫记-市区】 第 2 幅

查看大图 相机: 索尼 A350(配18-70mm镜头套机)

厦门的城市建筑是现代与传统分明的地方。现代建筑巍峨挺拔,富有现代气息。(湖滨西路厦禾路口的海景房)

厦门漫记-市区

【厦门漫记-市区】 第 3 幅

查看大图 相机: 索尼 A350(配18-70mm镜头套机)

胡里山炮台在厦门岛东部、厦门大学附近的胡里山上。始建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鸦片战争中被毁。

厦门漫记-市区

【厦门漫记-市区】 第 4 幅

查看大图 相机: 索尼 A350(配18-70mm镜头套机)

光绪十七年(1891年),募得白银10万余两重建,历时5年建成。(胡里山炮台六边形口径大炮)

厦门漫记-市区

【厦门漫记-市区】 第 5 幅

查看大图 相机: 索尼 A350(配18-70mm镜头套机)

炮台依山临海,视野宽广,隔海与屿仔尾互为犄角,控扼厦门港。东西长1.5公里,连同城堡占地1.3万平方米。

厦门漫记-市区

【厦门漫记-市区】 第 6 幅

查看大图 相机: 索尼 A350(配18-70mm镜头套机)

炮台用花岗石条建造,并以乌樟树汁和石炭、糯米拌泥沙夯筑而成,十分坚固。(胡里山炮台的克虏伯主炮掩体)

厦门漫记-市区

【厦门漫记-市区】 第 7 幅

查看大图 相机: 索尼 A350(配18-70mm镜头套机)

整个建筑糅合欧洲半地堡式和中国明清时期防御阵地的结构模式,形成科学合理的防御体系。(炮弹组成)

厦门漫记-市区

【厦门漫记-市区】 第 8 幅

查看大图 相机: 索尼 A350(配18-70mm镜头套机)

用优质花岗岩筑成的城门、城墙、城楼、护城壕、清兵营房和炮台等保留完整。(胡里山炮台克虏伯小炮)

厦门漫记-市区

【厦门漫记-市区】 第 9 幅

查看大图 相机: 索尼 A350(配18-70mm镜头套机)

胡里山海滨

厦门漫记-市区

【厦门漫记-市区】 第 10 幅

查看大图 相机: 索尼 A350(配18-70mm镜头套机)

南普陀寺起源于唐代,有千年古刹之称,由入厦始祖南陈族人所建。五代时,称泗洲院,后改名普照寺,元代至正年(公元1341)被毁。

厦门漫记-市区

【厦门漫记-市区】 第 11 幅

查看大图 相机: 索尼 A350(配18-70mm镜头套机)

清康熙施琅将军重建,地处普陀山之南,称南普陀寺。建筑依傍山势,庄严肃穆。

厦门漫记-市区

【厦门漫记-市区】 第 12 幅

查看大图 相机: 索尼 A350(配18-70mm镜头套机)

厦门漫记-市区

【厦门漫记-市区】 第 13 幅

查看大图 相机: 索尼 A350(配18-70mm镜头套机)

湖滨西路厦禾路口的海景房

厦门漫记-市区

【厦门漫记-市区】 第 14 幅

查看大图 相机: 索尼 A350(配18-70mm镜头套机)

中山路两边是骑楼建筑,地面连着店堂,这是我国南方城市街道的特色。它既可挡风避雨,使游人不受阳光风沙的影响,自由地在温馨的环境下购物和参观。是厦门的一个特色。

厦门漫记-市区

【厦门漫记-市区】 第 15 幅

查看大图 相机: 索尼 A350(配18-70mm镜头套机)

中山路

厦门漫记-市区

【厦门漫记-市区】 第 16 幅

查看大图 相机: 索尼 A350(配18-70mm镜头套机)

中山路

厦门漫记-市区

【厦门漫记-市区】 第 17 幅

查看大图 相机: 索尼 A350(配18-70mm镜头套机)

厦门BRT(快速交通系统)车站。厦门BRT系统很有特色,类似于上海的高架轻轨概念。不过上面不跑列车而是跑专门的公交线路。在高架上的公交贯穿市区,通往郊区,在地面有连接线与之对应,可以方便快捷通往厦门各个地方。

厦门漫记-市区

【厦门漫记-市区】 第 18 幅

查看大图 相机: 索尼 A350(配18-70mm镜头套机)

在厦门的4天,到集美、机场都是乘坐BRT线路加连接线,车次很多,而且连接线随时在车站恭候,班次很多。在厦门期间,远距离出行都没有叫过一次出租车。令人惊奇,赞!

手机看图
官方公众号 官方公众号
作品简介
2011年春节初一到初四厦门观光
年初一:胡里山炮台、南普陀寺
    胡里山炮台在厦门岛东部。始建于清道光三年,鸦片战争中被毁。光绪十七年,募得白银10万余两重建,历时5年建成。炮台依山临海,视野宽广,隔海与屿仔尾互为犄角。东西长1.5公里,占地1.3万平方米。炮台用花岗石条建造,并以乌樟树汁和石炭、糯米拌泥沙夯筑而成,十分坚固。整个建筑糅合欧洲半地堡式和中国明清时期防御阵地的结构模式,形成科学合理的防御体系。用优质花岗岩筑成的城门、城墙、城楼、护城壕、清兵营房和炮台等保留完整。炮台后山岩石上有明隆庆六年的七绝诗刻,为厦门现存最早的诗刻之一。胡里山炮台四季景色都不错。
    南普陀寺起源于唐代,有千年古刹之称,由入厦始祖南陈族人所建,大雄宝殿石柱上有副对联:“经始溯唐与开元而并古,普光被厦岛对太武以增辉”即为证。五代时,称泗洲院,后改名普照寺、普照院。清康熙靖海侯施琅将军重建,地处普陀山之南,故称南普陀寺。南普院寺规模宏大,总占地25.8公倾,建筑面积21270平方米。从南到北主轴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和藏经阁四座。所有这些建筑依傍山势,层层托高,庄严肃穆。富有南亚佛教建筑的风格,使南普陀寺风景更加美丽。
网友评论(0)  *由于系统升级,摄影部落2016年前评论内容将暂时不显示
表情
   [可按Ctrl+Enter发布]

*网站图片已委托维权图盾(ITUDUN.COM)进行版权保护*

©wind
收藏
选择图册
37
0
0
看美图,学技巧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摄影部落,回复“教程”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