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颈长尾雉 (共P)

老兵不油 | | 2015-04-02 | 到论坛讨论 | 单张浏览

白颈长尾雉

【白颈长尾雉】 第 1 幅

查看大图 相机: 尼康 D4S

白颈长尾雉

【白颈长尾雉】 第 2 幅

查看大图 相机: 尼康 D4S

白颈长尾雉

【白颈长尾雉】 第 3 幅

查看大图 相机: 尼康 D4S

白颈长尾雉

【白颈长尾雉】 第 4 幅

查看大图 相机: 尼康 D4S

白颈长尾雉

【白颈长尾雉】 第 5 幅

查看大图 相机: 尼康 D4S

手机看图
官方公众号 官方公众号
作品简介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等级: 一级 生效年代: 1989年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Ⅰ级保护动物。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近危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 易危 生效年代: 1996年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区的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竹林和林缘灌丛地带,其中尤以阔叶林和混交林最为主要,冬季有时可下到海拔500米左右的疏林灌丛地带活动。
生活习性
  留鸟。喜集群,常呈3-8只的小群活动。多出入于森林茂密、地形复杂的崎岖山地和山谷间。性胆怯而机警,活动时很少鸣叫,因此难于见到。在发现异常情况时,亦是先急跑几步再停下观察动静,如无危险,则悄悄走开或飞走;如发现敌害临近,则马上起飞,同时发出尖锐的叫声。活动以早晚为主,常常边游荡边取食,中午休息,晚上栖息于树上。[1]
杂食性。主要以植物叶、茎、芽、花、果实、种子和农作物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昆虫等动物性食物。春季主要吃紫云英、卷柏、马兰、看麦娘、半夏、半边莲、草、叶底珠、齿缘苦、繁缕、紫花地丁、石吊兰,以及萝卜、油菜的茎叶、香菇、木耳、稻谷、玉米和部分昆虫等动物性食物。夏季则主要啄食锦鸡儿、山胡椒、野鸦椿、弥猴桃、五味子、野葡萄和昆虫。秋季主要以果实和种子,特别是壳斗科植物种子和昆虫为食。冬季主要以蕨类、谷粒、玉米,以及植物嫩芽、茎和根为食。常成群到取食地觅食。觅食地点较为固定,常到农田觅食,觅食活动主要在清晨和傍晚。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的江西、安徽南部、浙江西部、福建北部、湖南、贵州东部及广东北部的山林,沿海地区在海拔200~500米,内陆为海拔1000~1500米。
5繁殖方式


繁殖期4-6月。一雄多雌制,交配结束后雌雄各自分开。3月末即见雄鸟出现发情行为,雄鸟求偶炫耀为侧面型;发情时全身羽毛蓬松,并不断在雌鸟周围来回走动,身体略向雌鸟倾斜,靠近雌鸟一侧的翅下垂,尾略张开,亦向雌鸟一侧倾斜,头向前伸,目视雌鸟,同时发出‘gu-gu-gu’和‘ju-ju-ju’的叫声。交配时雄鸟啄住雌鸟头部羽毛,上到雌鸟背上进行交尾,状如家鸡。[1]
营巢于林下或林缘岩石下、草丛中、灌丛间和大树脚下,甚为隐蔽,亦较简陋,主要以枯枝落叶和草茎构成,盘状。大小为外径24.0-29.0cm,内径14.0-20.0cm,深6.5cm。每窝产卵5-8枚,卵奶油色或玫瑰白色、光滑无斑,卵的大小据10枚卵的测量为43.2-47.6mm×30.4-34.6mm,平均45.5mm×34.2mm,重24.7-27.3g。每日或隔日产卵1枚,卵产齐后即开始孵卵,由雌鸟承担,孵化期24-25天。
网友评论(1)  *由于系统升级,摄影部落2016年前评论内容将暂时不显示
表情
   [可按Ctrl+Enter发布]

*网站图片已委托维权图盾(ITUDUN.COM)进行版权保护*

©老兵不油
收藏
选择图册
187
38
1
看美图,学技巧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摄影部落,回复“教程”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