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西向油坊-古法榨油 技艺传承】 第 1 幅
查看大图 | 相机: 尼康 D750 |
  一个村子的特色,一定是因为有某个古老的文化载体存在,才会被人所记忆。
 江西省铜鼓西向村是一处以客家人聚集,有着渊源流长的民俗文化,这里以原生态的生活方式,不仅保留着传统的收割方式、六月六晒红节、同时仍保存一种古老而传统的古法榨油方式,一个个的大油饼被放进大油榨里,金黄色的油汩汩而出,古老而神奇。
【【非遗】西向油坊-古法榨油 技艺传承】 第 2 幅
查看大图 | 相机: 尼康 D750 |
   醇酽芳香,正是山茶榨油好时节。
  走进西向村油榨坊,一阵阵浓郁的茶油香味扑面而来,榨油师傅正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木碾、灶台、油榨、木锤这几个物件,便串联起古法榨油的重要环节,看似简单,但每一道工艺都是传承几千年的技艺。
【【非遗】西向油坊-古法榨油 技艺传承】 第 3 幅
查看大图 | 相机: 尼康 D750 |
  水车翻转,油锤飞舞,进入油坊,仿佛时光倒流。
【【非遗】西向油坊-古法榨油 技艺传承】 第 4 幅
查看大图 | 相机: 尼康 D750 |
  古法榨油坊工序很多,从筛籽、车籽、烘籽、碾粉、蒸粉、包枯、上榨、插楔、撞榨,到接油,有很多道工序,这些工序全部靠手工完成。
【【非遗】西向油坊-古法榨油 技艺传承】 第 5 幅
查看大图 | 相机: 尼康 D750 |
  筛籽烘籽:装满茶籽的竹篓下面是木炭火,用木炭火将油茶籽烘干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水分,让榨出来的油不含水,或者含水少。
【【非遗】西向油坊-古法榨油 技艺传承】 第 6 幅
查看大图 | 相机: 尼康 D750 |
  有利的自然地形和气候条件决定着西向茶籽油多、纯香、口感好。所以前来这里买油的客人也络绎不绝。据说今年卖到了90元1斤。
【【非遗】西向油坊-古法榨油 技艺传承】 第 7 幅
查看大图 | 相机: 尼康 D750 |
  将烘干的油茶籽倒入碾槽中,碾成粉末状。这个碾槽的动力,来源于外部转动的水车(当时匆忙赶往下一站,忘了拍摄转动的水车)。
【【非遗】西向油坊-古法榨油 技艺传承】 第 8 幅
查看大图 | 相机: 尼康 D750 |
  茶籽碾碎成粉后上木甑经蒸汽熏蒸,用木甑将碾碎的油茶籽蒸熟。只有蒸熟的油茶籽,才能榨出油来,就像生的猪肉挤不出油一个道理。
【【非遗】西向油坊-古法榨油 技艺传承】 第 9 幅
查看大图 | 相机: 尼康 D750 |
  随着现代机械操作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原始的手工加工方式逐渐被人们淡忘。在过去,酒坊、油坊、酱油坊等手工作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非遗】西向油坊-古法榨油 技艺传承】 第 10 幅
查看大图 | 相机: 尼康 D750 |
  最有意思的是用来碾山茶籽的木质转盘工具,不需要人力,而是采用水车的动力来带动这个,如同水车般转动,一颗颗的茶籽在转动的阻力下,不过一会就被碾碎。
【【非遗】西向油坊-古法榨油 技艺传承】 第 11 幅
查看大图 | 相机: 尼康 D750 |
  每到榨油季节,榨油师傅们每天要清晨六点起床,开始忙碌的一天。
【【非遗】西向油坊-古法榨油 技艺传承】 第 12 幅
查看大图 | 相机: 尼康 D7100套机(配18-300mm镜头) |
   稻草是用来垫底,将蒸好的茶籽粉籽填入圆形的铁箍之中,做成茶饼最好的原生态材料。
【【非遗】西向油坊-古法榨油 技艺传承】 第 13 幅
查看大图 | 相机: 尼康 D750 |
   蒸粉这一环节关系到出油量,蒸熟到什么程度完全靠师傅们长年累月的实践经验所得。能不能出油,出多少油,全部由师傅掌握。
【【非遗】西向油坊-古法榨油 技艺传承】 第 14 幅
查看大图 | 相机: 尼康 D750 |
  接下来就是最考验师傅技巧的环节了——包饼。俗话是这样说的:一坯二碾,三包四打。包枯也要包得好,不包平就不出油,油就藏在里面。包好的坯饼,叠放在一起,就可以统一运到榨槽里撞油了,这是榨油的核心环节。
【【非遗】西向油坊-古法榨油 技艺传承】 第 15 幅
查看大图 | 相机: 尼康 D750 |
  将三个铁圈放置于竹篾盘子中,再将桔饼“外包”置于铁圈中,将铁圈四周稻草往中间翻过来,脚踩结实,这样,两个铁圈包裹着的一个枯饼就做好了。
【【非遗】西向油坊-古法榨油 技艺传承】 第 16 幅
查看大图 |
  在西向村以前有一个百年油坊,由于年久失修,去年开始不能运转。
为了防止传统手艺失传,本油坊老板陈文沐两年前放下了在北京的工作,回到家乡找来老木匠和当地和周边地区的榨油师傅,经过两年的时间建起了这个传统榨油坊。
【【非遗】西向油坊-古法榨油 技艺传承】 第 17 幅
查看大图 |
  由于陈文沐的榨油坊用的是传统手工技艺,他们榨的山茶油不仅非常走俏,而且还吸引了不少游客来这里参观,他们希望这种传统技艺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并让这种逐渐消失的传统手工技艺得已传承下去。
【【非遗】西向油坊-古法榨油 技艺传承】 第 18 幅
查看大图 |
榨油师傅徐唐茂正熟练的筛选茶籽,簸箕在他手上茶籽就像空中舞者,变化莫测。
【【非遗】西向油坊-古法榨油 技艺传承】 第 19 幅
查看大图 |
   传统榨油方法虽然工艺繁杂,但这种传统手工榨油没有高温破坏,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营养成分,香味更浓,颜色更纯真。
【【非遗】西向油坊-古法榨油 技艺传承】 第 20 幅
查看大图 |
  接下来就是将枯饼放入榨膛中了。这动作得非常小心,因为枯饼只是稻草包裹着,很容易散。
【【非遗】西向油坊-古法榨油 技艺传承】 第 21 幅
查看大图 |
  枯饼放入油榨中后,加入两排木楔,三人用吊起的木槌撞击木楔。用木槌榨油是古法榨油坊工序中劳动强度最大,对榨油师傅的榨油技艺要求极高。
【【非遗】西向油坊-古法榨油 技艺传承】 第 22 幅
查看大图 |
【【非遗】西向油坊-古法榨油 技艺传承】 第 23 幅
查看大图 |
  开榨时,师傅们踮起足尖加劲,和着号子,把撞杆一遍一遍地撞向楔子,撞得越响出油就越多,在“隆隆”的木榨声中,浓浓的油香味也随之弥漫在乡村田野。
【【非遗】西向油坊-古法榨油 技艺传承】 第 24 幅
查看大图 |
   “咚、咚、咚”,沉闷的撞击声,成了一种师傅们熟谙于心的韵律,起步退步,拖后进击,油饼的稻草闪闪发亮,油槽里金黄的清油汩汩喷洒而出。
【【非遗】西向油坊-古法榨油 技艺传承】 第 25 幅
查看大图 |
   在八九十年代,榨油坊是南方很多农村地区都有的建筑,随着科技的发展,古法榨油也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在江西铜鼓西向村,陈文沐将一处有着千年历史的榨油坊重建,找回失传的古老技艺,不仅是技艺的坚守,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网站图片已委托维权图盾(ITUDUN.COM)进行版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