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洞苗寨-亚洲最后的穴居部落】 第 1 幅
查看大图 |
【中洞苗寨-亚洲最后的穴居部落】 第 2 幅
查看大图 | 相机: 尼康 D7100套机(配18-300mm镜头) |
我们一行两部车子经过崎岖山路十八弯到达山脚下,此时车子只能停在山脚下一个简易停车场,整理行装开始徒步爬山,需要徒步翻过一座山头,在山头才可以瞧见远处山谷间的洞口。
【中洞苗寨-亚洲最后的穴居部落】 第 3 幅
查看大图 | 相机: 尼康 D7100套机(配18-300mm镜头) |
洞内人们自己纺纱织布,推磨碾谷,走到洞口山下遇到一阿婆在绣花,且热情招呼我吃核桃,那股淳朴、及热情让我一阵感动,同时向我诉说她们平时主吃玉米,只有有点钱的人家才吃大米。
【中洞苗寨-亚洲最后的穴居部落】 第 4 幅
查看大图 | 相机: 尼康 D7100套机(配18-300mm镜头) |
【中洞苗寨-亚洲最后的穴居部落】 第 5 幅
查看大图 | 相机: 尼康 D7100套机(配18-300mm镜头) |
中洞的名字,是因为山上山下共有三个山洞,上面的叫上洞,下面的叫下洞,中间这个自然就叫中洞了。路遇洞内唯一外来媳妇广西女子,背着小孩抱着猪草下山。
【中洞苗寨-亚洲最后的穴居部落】 第 6 幅
查看大图 | 相机: 尼康 D7100套机(配18-300mm镜头) |
洞中人的口粮作物便以相对耐旱的玉米为主。玉米饼、玉米糊糊、玉米汤等等,各种以玉米为主的食物是洞中人最常食用的。
满山遍野全是玉米,就是种玉米也实属不易,山全是石头山,只能在石头缝隙窝里有点泥土的地方种上玉米。
【中洞苗寨-亚洲最后的穴居部落】 第 7 幅
查看大图 | 相机: 尼康 D7100套机(配18-300mm镜头) |
翻山越岭近1个小时,终于抵达一片竹林包裹起来的洞穴,远远看过去,树杈晾晒衣物,鸟笼挂在悬崖边,村落淹没在群山空谷之中,飞鸟呼啦啦飞往远方。
【中洞苗寨-亚洲最后的穴居部落】 第 8 幅
查看大图 | 相机: 尼康 D7100套机(配18-300mm镜头) |
沿着石砌台阶登上洞口,看到背篓阿婆坐在洞口休息,看到我并不惊讶,想来这几年已习惯有零星游客来访,神色闲适,身后的老树根已蔓延到他们脚边。
【中洞苗寨-亚洲最后的穴居部落】 第 9 幅
查看大图 | 相机: 尼康 D7100套机(配18-300mm镜头) |
到洞口的一刹那,令我愕然。洞里出乎意料的宽敞。洞内地面并不平坦,有坡有坎,可能出于采光原因,村民的房子大部分集中在洞穴的前半部靠两边而建,这儿一家那儿一家的,有十几家,有些杂乱但不显得拥挤。房子大都是木柱做支撑、竹篾编织物做墙、屋顶有梁无瓦。天然的溶洞篷让洞穴人家不用考虑房子的风吹日晒雨淋。
【中洞苗寨-亚洲最后的穴居部落】 第 10 幅
查看大图 | 相机: 尼康 D7100套机(配18-300mm镜头) |
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总以为“山顶洞人”的生活早已成了历史,却不知在贵州中洞苗寨,这里的人们依然过着原始的洞穴生活。
【中洞苗寨-亚洲最后的穴居部落】 第 11 幅
查看大图 | 相机: 尼康 D7100套机(配18-300mm镜头) |
在仿佛月球表面般坑坑洼洼的山洞里,住着十几户苗族人家,他们世代在此居住,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中洞苗寨-亚洲最后的穴居部落】 第 12 幅
查看大图 | 相机: 尼康 D7100套机(配18-300mm镜头) |
穴居生活,听起来诗意,但其实有着异样的清贫。吃水就是头等难题,中洞中并没有水源,最初吃水,全靠上天的恩赐——雨水,雨水匮乏。
【中洞苗寨-亚洲最后的穴居部落】 第 13 幅
查看大图 | 相机: 尼康 D7100套机(配18-300mm镜头) |
洞里里住着吴、王、罗、梁四个姓氏的18户人家,大概有73位苗族人。洞里的不出去,外面的不进来,可是总要娶妻生子,也就洞内的一些异性青年,相互爱慕因而相互通婚,所以洞内的基本是亲戚。
【中洞苗寨-亚洲最后的穴居部落】 第 14 幅
查看大图 | 相机: 尼康 D7100套机(配18-300mm镜头) |
罗妹要是这里为数不多,能够顺畅交流的女性之一,我们一行就是住她家,平时也是穿着汉服在洞中劳作,栖息。好像大家日夜都不锁门,也从来没有偷盗现象。
【中洞苗寨-亚洲最后的穴居部落】 第 15 幅
查看大图 | 相机: 尼康 D7100套机(配18-300mm镜头) |
为了躲避土匪战乱,解放前搬到中洞,这里的自然条件,惊人地符合人类居住的终极需求,洞内没有蝙蝠和蛇,虽然是喀斯特溶洞,本来就是蝙蝠和蛇的天下。
【中洞苗寨-亚洲最后的穴居部落】 第 16 幅
查看大图 | 相机: 尼康 D7100套机(配18-300mm镜头) |
洞内大约有4个足球场大小,轻松容下一个学校和篮球场,洞中家禽满园,鸡鸭猪牛一应俱全,早上醒来,只听到牛叫声、羊叫声、鸡叫声,声音时不时在洞中回荡,可谓鸡犬相闻,声声入耳。
【中洞苗寨-亚洲最后的穴居部落】 第 17 幅
查看大图 | 相机: 尼康 D7100套机(配18-300mm镜头) |
每天晌午,他们都会把牛、羊赶出洞穴,放养到附近的的山坡上,傍晚时分又赶回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有名利困扰,没有物质攀比。
【中洞苗寨-亚洲最后的穴居部落】 第 18 幅
查看大图 | 相机: 尼康 D7100套机(配18-300mm镜头) |
【中洞苗寨-亚洲最后的穴居部落】 第 19 幅
查看大图 | 相机: 尼康 D7100套机(配18-300mm镜头) |
在这里也没有“饲料”一词,牛羊都是洞外放养,猪吃猪草以及玉米粉,纯天然绿色环保,这点让城里人羡慕不已。
【中洞苗寨-亚洲最后的穴居部落】 第 20 幅
查看大图 | 相机: 尼康 D7100套机(配18-300mm镜头) |
在外人眼里,这里的生活条件或许有些艰苦,但这里的居民却舍不得离开。在这里,他们可以避开世上所有喧嚣,欲望很简单,便是简单的一日三餐,生活很朴实,出洞有静谧的风景,归来有温馨的火炉煮玉米,幸福感十足。
【中洞苗寨-亚洲最后的穴居部落】 第 21 幅
查看大图 | 相机: 尼康 D7100套机(配18-300mm镜头) |
这里的寨民,先是在地理位置比较隐蔽的下洞居住。直到1951年,这里的土匪被肃清之后,村民们才搬到居住条件更好的中洞生活,以前的下洞就废弃了。
【中洞苗寨-亚洲最后的穴居部落】 第 22 幅
查看大图 | 相机: 尼康 D7100套机(配18-300mm镜头) |
中洞苗寨的出名据说来源于一位美国旅行者,2003年,一个叫胡兰克·博德的美国人来到中洞,看到这里苗民贫困窘迫的生活条件,捐款10多万人民币架通了从山下到中洞的输电线路。
中洞苗寨从此过上了有电、有光明的生活。胡兰克·博德又先后三次来到中洞,为了让中洞苗民的生活得到真正的改善,他给每户人家捐赠800元人民币,让他们用这笔钱买牛、羊、鸡等畜类放养,作为生产的资本投资,使他们的生活水平有一个不断上升的良好循环。
【中洞苗寨-亚洲最后的穴居部落】 第 23 幅
查看大图 | 相机: 尼康 D7100套机(配18-300mm镜头) |
洞内房屋或许有些破旧,但洞外却是另一番景象,险峻秀丽的山峦上,绿树成群,景色怡人,让这里显得更是“别有洞天”。
【中洞苗寨-亚洲最后的穴居部落】 第 24 幅
查看大图 | 相机: 尼康 D7100套机(配18-300mm镜头) |
苗民背上自己的小孩徒步下山,再到山下的停车场骑上自己的摩托车去镇上打疫苗。
【中洞苗寨-亚洲最后的穴居部落】 第 25 幅
查看大图 | 相机: 尼康 D7100套机(配18-300mm镜头) |
【中洞苗寨-亚洲最后的穴居部落】 第 26 幅
查看大图 | 相机: 尼康 D7100套机(配18-300mm镜头) |
寨民罗华清今年68岁,依然单身一人,养了一头猪和一只鸡为伴,一辈子住在洞中,连火车什么样子都不知道。
【中洞苗寨-亚洲最后的穴居部落】 第 27 幅
查看大图 | 相机: 尼康 D7100套机(配18-300mm镜头) |
洞中烟火旺盛,屋子里生起柴火煮食,苗人热情好客,见到我们搬来板凳让我们坐。房子没有屋顶,钟乳石的天然溶洞就是屋顶。洞内的生活平实而艰辛、简单而美好。
【中洞苗寨-亚洲最后的穴居部落】 第 28 幅
查看大图 | 相机: 尼康 D7100套机(配18-300mm镜头) |
【中洞苗寨-亚洲最后的穴居部落】 第 29 幅
查看大图 | 相机: 尼康 D7100套机(配18-300mm镜头) |
虽然贫穷,但洞中的苗家人知足于此。尽管他们生活在隐秘的山间,但是他们的生活却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闭塞,2003年通电后,生活在“中洞”的很多人家也先后买了电视机。但是这里除了电视机,每户人家还基本上是家徒四壁。
【中洞苗寨-亚洲最后的穴居部落】 第 30 幅
查看大图 | 相机: 尼康 D7100套机(配18-300mm镜头) |
世世代代的“中洞”苗家人在此繁衍生息,过着外人很难理解的清贫却满足的生活。这大概就是另一个桃花源吧!想必是最适合隐居的所在了。
【中洞苗寨-亚洲最后的穴居部落】 第 31 幅
查看大图 | 相机: 尼康 D7100套机(配18-300mm镜头) |
【中洞苗寨-亚洲最后的穴居部落】 第 32 幅
查看大图 | 相机: 尼康 D7100套机(配18-300mm镜头) |
洞中苗民住的房子都十分粗陋,大多是竹席围起来的。有的墙壁直接就是洞壁,不搭屋顶是为了更好的采光,洞内没有雨水,但很潮湿。
【中洞苗寨-亚洲最后的穴居部落】 第 33 幅
查看大图 | 相机: 尼康 D7100套机(配18-300mm镜头) |
【中洞苗寨-亚洲最后的穴居部落】 第 34 幅
查看大图 | 相机: 尼康 D7100套机(配18-300mm镜头) |
洞穴中唯一的砖墙房就是这一所小学,1984年建,当初最早也是用竹篾和玉米杆围成,后面由由一家企业捐助变成砖房。
【中洞苗寨-亚洲最后的穴居部落】 第 35 幅
查看大图 | 相机: 尼康 D7100套机(配18-300mm镜头) |
这是当初学校的乒乓球桌,破油桶做支撑,篮球板做台面。
【中洞苗寨-亚洲最后的穴居部落】 第 36 幅
查看大图 | 相机: 尼康 D7100套机(配18-300mm镜头) |
学校唯一的像样体育设施就是这个现代篮球架,这也是今年一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中国体育彩票捐赠,之前是一棵树叉钉上一块板子做成的篮球架。
【中洞苗寨-亚洲最后的穴居部落】 第 37 幅
查看大图 | 相机: 尼康 D7100套机(配18-300mm镜头) |
2003年,一部央视的纪录片,为这里招来了一个年轻的支教老师——湖南的王东玲。她向单位请了半年的假,毅然开始了自己的支教生活,后来一呆就是2年。是她的支教生涯使她上了央视的《感动中国》。
【中洞苗寨-亚洲最后的穴居部落】 第 38 幅
查看大图 | 相机: 尼康 D7100套机(配18-300mm镜头) |
随后湖南卫视06年播出《洞穴之光》和08年播出《变形记--爱在远山》之后,中洞苗寨慢慢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为广大驴友所知。
之后通过媒体介入,当地政府在2011年关闭了这所小学,迁往洞外格凸小学,现在这里的孩子们只能去山下的学校就读,因为上下山来回共要走4小时,所以大多孩子都是住在学校寄宿,只有周末才会回家。
【中洞苗寨-亚洲最后的穴居部落】 第 39 幅
查看大图 | 相机: 尼康 D7100套机(配18-300mm镜头) |
这是罗妹要的婆婆,73岁的高龄,上山放牛如履平地,在洞里居住比在山下居住的更长寿,老人说,因为洞里有一种神秘的力量。
【中洞苗寨-亚洲最后的穴居部落】 第 40 幅
查看大图 | 相机: 尼康 D7100套机(配18-300mm镜头) |
洞内苗民每周要到15公里外的集市买些油、盐等生活用品,用背篓背上山,其余的日子在家种田、放牛或养猪。农闲时,男人们围着篝火喝着自酿的土酒,女人们则聚在一起谈论生活琐事。
【中洞苗寨-亚洲最后的穴居部落】 第 41 幅
查看大图 | 相机: 尼康 D7100套机(配18-300mm镜头) |
很多50多岁的人,一辈子没去过县城,去趟镇上就算奢侈,但似乎对外面的世界,并没有强烈的憧憬。
【中洞苗寨-亚洲最后的穴居部落】 第 42 幅
查看大图 | 相机: 尼康 D7100套机(配18-300mm镜头) |
为了让洞里的苗民从洞穴中搬迁出来,当地政府花心思想了很多办法,甚至花费人力、财力、物力,在洞穴不远的山下修建好一排排整齐的新房,鼓励人们走出洞穴,回到地面。但宁静的穴居生活依然散发着无穷无尽的魅力,让人们不舍得离去,村民说习惯了洞里的冬暖夏凉。
【中洞苗寨-亚洲最后的穴居部落】 第 43 幅
查看大图 | 相机: 尼康 D5 |
交通的不便利,使得是这里的田园还保持那份安静,朴实的村民还流露着人性率真一面。或许,你早已在各大媒体见过关于中洞苗寨的报道,但倘若不亲身来一趟,你一定不会明白这里是多么原始却有富有魅力。
随着交通的不断改善,那么这里的宁静和原始将被如织的游人打破。趁着还未完全开发,好好去欣赏下吧。
【中洞苗寨-亚洲最后的穴居部落】 第 44 幅
查看大图 |
这次中洞苗寨之行,我们也为洞中小孩捐赠了一批书包、文具、衣服等,同时与他们留下了一张难忘的合影。
*网站图片已委托维权图盾(ITUDUN.COM)进行版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