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驴西游记(112) (共P)

老驴之舍 | | 2019-02-19 | 到论坛讨论 | 单张浏览

老驴西游记(112)

【老驴西游记(112)】 第 1 幅

查看大图

老驴西游记(112)

【老驴西游记(112)】 第 2 幅

查看大图

老驴西游记(112)

【老驴西游记(112)】 第 3 幅

查看大图

老驴西游记(112)

【老驴西游记(112)】 第 4 幅

查看大图

老驴西游记(112)

【老驴西游记(112)】 第 5 幅

查看大图

老驴西游记(112)

【老驴西游记(112)】 第 6 幅

查看大图

老驴西游记(112)

【老驴西游记(112)】 第 7 幅

查看大图

老驴西游记(112)

【老驴西游记(112)】 第 8 幅

查看大图

老驴西游记(112)

【老驴西游记(112)】 第 9 幅

查看大图

老驴西游记(112)

【老驴西游记(112)】 第 10 幅

查看大图

老驴西游记(112)

【老驴西游记(112)】 第 11 幅

查看大图

老驴西游记(112)

【老驴西游记(112)】 第 12 幅

查看大图 相机型号: CLT-L29

老驴西游记(112)

【老驴西游记(112)】 第 13 幅

查看大图

老驴西游记(112)

【老驴西游记(112)】 第 14 幅

查看大图

老驴西游记(112)

【老驴西游记(112)】 第 15 幅

查看大图 相机型号: CLT-L29

老驴西游记(112)

【老驴西游记(112)】 第 16 幅

查看大图

老驴西游记(112)

【老驴西游记(112)】 第 17 幅

查看大图

老驴西游记(112)

【老驴西游记(112)】 第 18 幅

查看大图

老驴西游记(112)

【老驴西游记(112)】 第 19 幅

查看大图

老驴西游记(112)

【老驴西游记(112)】 第 20 幅

查看大图

老驴西游记(112)

【老驴西游记(112)】 第 21 幅

查看大图

老驴西游记(112)

【老驴西游记(112)】 第 22 幅

查看大图

老驴西游记(112)

【老驴西游记(112)】 第 23 幅

查看大图

手机看图
官方公众号 官方公众号
作品简介
(续上集)五尺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秦国占据巴蜀后,秦蜀守李冰采用了积薪烧岩之法,修筑了从僰道县(今宜宾)经石门关,到千倾池(昭通)的第一条内地入滇通道——“僰道”。秦朝建立后,常頞在僰道的基础上,将路又修到了建宁(曲靖),道宽五尺,故称“五尺道”。从此,五尺道成为内地入滇的一条大通道。石门关也一成了内地通往云南的重要门户。汉武帝时,唐蒙再次在五尺道上“凿山开阔、以通南中,迄于建宁……”,史称“南夷道”。
一段约350米长的不甚规整的石头路上留下了243个深深浅浅的马蹄印迹,其中约10厘米深的39个。
盐津豆沙关省级风景名胜区距县城20公里。盐津是秦汉以来中原通往云南的通道之一。壁立千仞的石岩,被关河一劈为二,形成一道巨大的石门,锁住了古代滇川要道。古人由蜀道入滇,此是进云南的第一道关。
此处景点有:1767年重建的观音阁。
豆沙关的古城堡,又叫关楼,它是五尺道上“锁钥南滇,扼守西蜀”的重要关隘。关楼始建于隋唐年间,总高15米,宽4.5米,条石砌成,古道就从关楼门洞中穿过。
僰人悬棺,它位于关楼直线150米外的对岸绝壁的岩缝中,现存棺木6具。
豆沙关,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劈就了锁滇扼蜀的雄关天堑,为四川进入云南的交通要道,秦、汉“五尺道”的要隘。因其对岸壁立千仞的石岩,被关河一劈为二,形成一道巨大的石门,锁住了古代滇川要道,故又称“石门关”。在石门关往南望去,可以看到“五道并行”的交通奇观:先秦古道、朱提水道、内昆跌路、滇川公路、水麻高速路在此“五道并行”,堪称“交通活化石”。
石门关景区不大,历史遗迹不少,且分量极重。其中《唐袁滋题记摩崖》就是一例。
摩崖至今有1200多年,全文仅120余字,且石刻面积小,字迹也小,甚至模糊,要仔细辨认才可弄清,但文物价值大,是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独有“维国家之统,定疆域之界,鉴民族之睦,补唐书之缺,证在籍之误,增袁书之迹(注:袁滋是唐朝三大篆书家之一)”的历史作用。
古镇上杂居着不同信仰的民族,一条青石板铺就的小街,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五教俱全,水乳交融,宁静祥和,沧桑悠远。
走完豆沙古镇,整个西部自驾游活动到此结束。
网友评论(6)  *由于系统升级,摄影部落2016年前评论内容将暂时不显示
表情
   [可按Ctrl+Enter发布]

*网站图片已委托维权图盾(ITUDUN.COM)进行版权保护*

©老驴之舍
收藏
选择图册
3
0
6
看美图,学技巧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摄影部落,回复“教程”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