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宽窄巷子(淘在井巷子)】 第 1 幅
查看大图 |
1.井巷子东入口处。
【成都——宽窄巷子(淘在井巷子)】 第 2 幅
查看大图 |
2.只占半边街的井巷子比宽、窄巷子安静。
【成都——宽窄巷子(淘在井巷子)】 第 3 幅
查看大图 |
3.德门仁里精品客栈。
【成都——宽窄巷子(淘在井巷子)】 第 4 幅
查看大图 |
4.市井生活。堂屋摆放着成都最原始的座椅板凳,酒坛是最原始的陶瓷瓦罐,品尝成都最地道的美食,体会主人书写的“人间百味”之意。
【成都——宽窄巷子(淘在井巷子)】 第 5 幅
查看大图 |
5.西蜀映象,特色精品川菜会所。
【成都——宽窄巷子(淘在井巷子)】 第 6 幅
查看大图 |
6.不少老房子都关着门。
【成都——宽窄巷子(淘在井巷子)】 第 7 幅
查看大图 |
7.小洋楼。相传上个世纪的30年代,王姓军人买下这个带有洋楼的院落。抗战时,军人被召唤至前线,再也没有归来。就在这个小洋楼里,妻子却一直等待丈夫归来直至去世。
【成都——宽窄巷子(淘在井巷子)】 第 8 幅
查看大图 |
8.古今屋語,家居生活馆,一家小型古旧家具民俗博物馆。
【成都——宽窄巷子(淘在井巷子)】 第 9 幅
查看大图 |
9.此井乃康熙年间,满蒙八旗军驻防成都时饮水而凿,地处原少城明德胡同清军营房前。
【成都——宽窄巷子(淘在井巷子)】 第 10 幅
查看大图 |
10.辛亥革命后因巷中有此井而改名为“井巷子”。
【成都——宽窄巷子(淘在井巷子)】 第 11 幅
查看大图 |
11.民居围墙上有关于成都的古井:双眼井、诸葛井、凉水井、薛涛井等简介。
【成都——宽窄巷子(淘在井巷子)】 第 12 幅
查看大图 |
12.《砖》文化景观墙是井巷子中一条400米长的东西走向的雕塑墙,是我国第一个以砖为载体的博物馆,作者是1946年出生的成都雕塑家朱成,让四万块古砖变成老成都的历史画卷。
【成都——宽窄巷子(淘在井巷子)】 第 13 幅
查看大图 |
13.文化墙的西段,从“宝墩遗城、金沙竹泥”到“羊子土坯、秦筑城廓”,再从“汉砖遗风、唐建罗城”到“宋砖古道、明末毁城”。或恢弘或细致的画面将一段段成都的沧桑历史娓娓述来。
【成都——宽窄巷子(淘在井巷子)】 第 14 幅
查看大图 |
14.明末毁城。
【成都——宽窄巷子(淘在井巷子)】 第 15 幅
查看大图 |
15.东段文化墙选用了十二幅黑白老照片,按照人、物、景的实际大小复制,局部以雕塑的形式出现。从画面中延伸出来的人物的胳膊腿,民居的屋檐房角,鸟笼、蔬菜,以及人的形貌、神态恰到好处地与墙体和临街的马路浑然一体。
【成都——宽窄巷子(淘在井巷子)】 第 16 幅
查看大图 |
16.《窄巷水凼凼》不止成都,不止宽窄巷,上世纪末,仍有多少城市、多少街道、雨后路面水凼凼。
【成都——宽窄巷子(淘在井巷子)】 第 17 幅
查看大图 |
17.《半巷刨饭》表现的是一位老人,晌午时分,在小院门口,就着几样小菜,吃着午饭。
【成都——宽窄巷子(淘在井巷子)】 第 18 幅
查看大图 |
18.《天井搓牌》院门高墙内,一隅天井,鸟笼挂起,几把竹椅,一个小木桌,搓几圈长牌。
【成都——宽窄巷子(淘在井巷子)】 第 19 幅
查看大图 |
19.《巷窄回眸》骑三轮车的小菜贩,沿雨中窄巷吆喝,一声“买菜”招呼,小贩回眸转身。
【成都——宽窄巷子(淘在井巷子)】 第 20 幅
查看大图 |
20.宽窄巷子东广场长顺上街,属于宽窄巷子的延伸。《少城家书》可让人们回忆起书信曾是当年最重要的通讯联系手段。
【成都——宽窄巷子(淘在井巷子)】 第 21 幅
查看大图 |
21.《旧居回响》取老成都旧居生活场景,将平常物件艺术地解构重组。通过石磨、缝纫机等熟知的老物件可触发艺术装置,唤醒老成都的生活记忆。
【成都——宽窄巷子(淘在井巷子)】 第 22 幅
查看大图 |
22.《呼吸瓦墙》瓦顶是传统建筑的重要符号。作品截取了老房子的一片屋顶,观众靠在上面轻陷其中,形成有趣的压印图形。
【成都——宽窄巷子(淘在井巷子)】 第 23 幅
查看大图 |
23.《老井镜像》井台是旧时市井生活的缩影。在过往岁月,它既是人们取水、淘洗等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设施,又是邻里之间交流信息的场所。
【成都——宽窄巷子(淘在井巷子)】 第 24 幅
查看大图 |
24.《骠骑思征》宽窄巷子曾驻留满蒙八旗军。马是宽窄巷子历史中最重要的见证之一。
【成都——宽窄巷子(淘在井巷子)】 第 25 幅
查看大图 |
25.《旗营碎影》作品将清康熙51年南征大军驻扎成都时,八旗兵营的训练场景在现在眼前。
【成都——宽窄巷子(淘在井巷子)】 第 26 幅
查看大图 |
26.《宽窄重门》宽窄巷子有众多形态多姿、重叠变化的门楼券拱。此墙是对宽窄巷子街景的浓缩。
【成都——宽窄巷子(淘在井巷子)】 第 27 幅
查看大图 |
27.《耙耳朵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成都有许多在一边搭上“偏斗”载客的自行车,因最初为丈夫骑车妻子乘坐,故得名“耙耳朵”,是成都市井文化中一道独特而温馨的风景线。
【成都——宽窄巷子(淘在井巷子)】 第 28 幅
查看大图 |
28.兰台楼。此楼早年专用于收藏重要的秘密档案卷宗,因汉代将保管档案之地称为“兰台”,故又称为“兰台楼”。细看门神会变脸。《百变门神》川剧变脸,闻名天下,作品将变脸艺术和门神传统造型结合,赋予门神百变的形象。
*网站图片已委托维权图盾(ITUDUN.COM)进行版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