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万峰林】 第 1 幅
查看大图 |
1.万峰林国家地质公园。
【贵州——万峰林】 第 2 幅
查看大图 |
2.将军峰。田园中那座独立的岩溶孤峰,由于酷似人形,又似一位威严的大将军带领着浩浩荡荡的队伍,日夜守护着这片土地,因此人们称为“将军峰”。
【贵州——万峰林】 第 3 幅
查看大图 |
3.睡美人。“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不去群玉山头,不在瑶台月下,就在万峰林的峰顶,与睡美人相约。
【贵州——万峰林】 第 4 幅
查看大图 |
4.往最远处看去,在天际之间躺着一位“睡美人”。她素面朝天,眼睛微微张开,挺立的胸,弯曲的腿,天当房峰当床,睡卧峰林之顶。
【贵州——万峰林】 第 5 幅
查看大图 |
5.众星捧月。这片峰林分布均匀、山形秀丽、独立成型,是典型的罗汉峰林。
【贵州——万峰林】 第 6 幅
查看大图 |
6.排列布局呈众山围绕中间一座孤峰,像众多星星围绕着月亮,称为“众星捧月”。
【贵州——万峰林】 第 7 幅
查看大图 |
7.锦绣田园。眼前这片田园非常开阔,山峰的形态犹如群龙起舞,绵延起伏,属典型的“群龙峰林”,而田园景观就是一幅立体的“布依织锦”。
【贵州——万峰林】 第 8 幅
查看大图 |
8.眼前的纳灰村寨里有三棵高大的古榕树,已有上千年历史,村里人奉为“神树”。布依语“纳灰”,意思是“美丽的田园”,纳灰村曾被评为“中国最美乡村”。
【贵州——万峰林】 第 9 幅
查看大图 |
9.八卦田。由燕山期以来长期的隆升、夷平作用以及喜马拉雅期以来强烈的新构造抬升活动逐渐形成了洼地、河流、溶洞、峰林漏斗等景观岩溶漏斗和岩溶洼地,按其形态分为深漏斗与蝶形漏斗,八卦田是典型的蝶形漏斗,是在地下河局部坍塌和地表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
【贵州——万峰林】 第 10 幅
查看大图 |
10.平卧在纳灰寨田园中间的八卦田,造型神奇迷离,如神匠打造,呈有序农田耕地为中心,弧形展布,构成了奇异的“八卦图案”。
【贵州——万峰林】 第 11 幅
查看大图 |
11.大顺峰。万峰林是典型的锥状岩溶地貌,身后这六座山峰呈“修直角形”,棱边明朗的线条说明仍处在剧烈的溶蚀期。是沿陡倾斜岩层走向排列的岩溶锥峰形成的,是万峰林中的金字塔,故取名“六六大顺峰”。
【贵州——万峰林】 第 12 幅
查看大图 |
12.大顺峰与左边重重叠叠山峰比,形象更加明快、阳刚、大气,在天空的衬托下显得挺拔、险峻。
【贵州——万峰林】 第 13 幅
查看大图 |
13.第八观景台。蜿蜒流淌的纳灰河好似一条飘彩玉带镶嵌在万峰林的万亩大坝之上,形成了人们耕作、居住、生活的“绿洲”,这在岩溶区被称之为坡立谷,意指“田野”,指岩溶区内所形成的有季节性河流,较大面积的谷地。
【贵州——万峰林】 第 14 幅
查看大图 |
14.落水天坑。纳灰河是一条神秘的母亲河,有始有终,从峰林的西北端流入至我们右前方的山脚下便突然销声匿迹了,因为前边有个巨大的天坑,河流通过天坑流入地下河,再通过很长的一段暗河通道流到万峰湖,最后与南盘江(万峰湖)一起汇入珠江,所以纳灰河也是珠江水系的支流。
【贵州——万峰林】 第 15 幅
查看大图 |
15.电瓶车开进村,参观民族文化源陈列室。万峰林民族文化源浓缩了滇黔桂边区的历史文化,领略到盘江的人文精神和盘江的灵魂。
【贵州——万峰林】 第 16 幅
查看大图 |
16.胡氏贵州龙化石。兴义作为我国最早的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化石的产地,因其古生物化石群产地面积宽、品种新、藏量富,被誉为“龙的故乡”。
【贵州——万峰林】 第 17 幅
查看大图 |
17.黔西南历史名人雕像。分别是“点灯加油”的兴义知府张锳、黔军鼻祖刘显世、代省长刘显潜、大夏大学校长王伯群等。
【贵州——万峰林】 第 18 幅
查看大图 |
18.“八音坐唱”是布依族世代相传的一种民间曲艺说唱形式,因用牛腿骨、竹筒琴、直箫、月琴、三弦、芒锣、葫芦、短笛等八种乐器合奏而得名。旋律古朴、流畅、优美,既有宫廷音乐的宏大,又有庙堂音乐的庄严,也有民间音乐的柔美。布依族八音坐唱入选了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贵州——万峰林】 第 19 幅
查看大图 |
19.马帮雕像。
【贵州——万峰林】 第 20 幅
查看大图 |
20.布依族生活场景雕像。
【贵州——万峰林】 第 21 幅
查看大图 |
21.各式各样的布依族手工艺品,有枫香染、蜡染、扎染、织锦、刺绣、剪贴等。
【贵州——万峰林】 第 22 幅
查看大图 |
22.精致的布依族扎染手工制品。
【贵州——万峰林】 第 23 幅
查看大图 |
23.银饰。
【贵州——万峰林】 第 24 幅
查看大图 |
24.布依族服饰。
【贵州——万峰林】 第 25 幅
查看大图 |
25.坐电瓶车返回时,路过将军峰。
*网站图片已委托维权图盾(ITUDUN.COM)进行版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