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镇江博物馆(青铜器) (共P)

依山的天空 | | 2021-12-05 | 到论坛讨论 | 单张浏览

江苏——镇江博物馆(青铜器)

【江苏——镇江博物馆(青铜器)】 第 1 幅

查看大图

1.“强吴雄风”雕塑。共由六座石雕组成,四座人物石雕围住一根石柱,顶上安置了一只巨大的簋,分别名为《簋》、《根》、《祀》、《戎》、《耕》、《织》。表现了2000多年前镇江的先民们围绕在宜侯夨簋之下祭祀祖先时情景,表现出吴国强盛的雄姿。

江苏——镇江博物馆(青铜器)

【江苏——镇江博物馆(青铜器)】 第 2 幅

查看大图

2.“宜侯夨簋”以其腹内底部铭文最为著名,计126字,12行,现存118字,经古文字学家郭沫若、唐兰释读,记载了周初康王封夨为宜侯并赏夨以器物、土田、奴隶等。“宜”是镇江最早使用过的地名,宜侯夨簋是研究西周奴隶社会历史和分封制度的重要资料,也使得江苏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被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西周早期。

江苏——镇江博物馆(青铜器)

【江苏——镇江博物馆(青铜器)】 第 3 幅

查看大图

3.镇江博物馆是一座地方历史综合类博物馆,原馆舍为镇江英国领事馆旧址,风貌之独特,保存之完好在全国比较少见,真正成为花园式的博物馆,一座“诗化了的艺术殿堂”。

江苏——镇江博物馆(青铜器)

【江苏——镇江博物馆(青铜器)】 第 4 幅

查看大图

4.青铜人面纹錞于(春秋)。一组三件,大小成序,这件最小。器作圆弧顶,顶端有虎形钮,圆实肩,斜弧腹渐内收,近口处稍外侈,下口呈椭圆形。

江苏——镇江博物馆(青铜器)

【江苏——镇江博物馆(青铜器)】 第 5 幅

查看大图

5.侧视錞于,总体上部向前倾斜,具有不等称的特征。錞于是一种军乐,敲击作为进攻和停止的号令,同时还与铙、铎、钲等乐器合奏,也可与编钟、编磬相合奏,用于宴飨。

江苏——镇江博物馆(青铜器)

【江苏——镇江博物馆(青铜器)】 第 6 幅

查看大图

6.青铜凤纹尊(西周)。侈口,垂腹,圈足,口沿下四组瓣形饰,各有一对相向长卷尾鸟,颈部以两道弦纹作栏,弦纹之间以两乳钉、两牺首为界,分成四个片区,每片区内饰两两相背的四只分尾小鸟。腹部以“S”形纹饰带为栏,下饰两对大型凤鸟纹,每对凤鸟相向、顾首、展翅挺立,眼睛圆形凸起,两鸟之间各有一只雌雄相异的蛙纹。

江苏——镇江博物馆(青铜器)

【江苏——镇江博物馆(青铜器)】 第 7 幅

查看大图

7.青铜鸟盖壶(西周)。直口斜颈,两侧有对称半环形耳,下腹微鼓,圈足有直裙,器盖作鸱鸟形,呈昂首展翅翘尾、欲向上飞翔之态。壶体横截面为圆角长方形。正面纹饰被多枚绊带纹和圈点纹带划为四个梯形区,各区内饰云纹形变形兽面纹,线条如行云流水般流畅自如,末端作刀状回锋收势,中下部各有一枚乳钉,或为两对兽目。

江苏——镇江博物馆(青铜器)

【江苏——镇江博物馆(青铜器)】 第 8 幅

查看大图

8.青铜带环簋(西周)。侈口,卷唇,束颈,鼓腹,圈足,无耳。腹部为两道变形夔纹和细小密集的乳钉纹相间排列,上下界饰圈点纹。该器外底有一半圆形环,当系悬铃所用。

江苏——镇江博物馆(青铜器)

【江苏——镇江博物馆(青铜器)】 第 9 幅

查看大图

9.宜侯夨簋(西周)复制品。器侈口,束颈,四兽首耳,浅腹,圈足较高,下缘附边条。腹部间饰涡纹、夔龙纹,圈足饰鸟纹。器内底铸铭文,是研究西周分封制度的重要史料。“宜侯夨簋”作为雕塑立于镇江博物馆门前。原物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江苏——镇江博物馆(青铜器)

【江苏——镇江博物馆(青铜器)】 第 10 幅

查看大图

10.角状器(西周)复制品。呈牛角状,中空,截面略呈三角形,中段饰方折雷纹等几何纹。是吴国早期青铜器中一件地方特色浓厚的酒器。

江苏——镇江博物馆(青铜器)

【江苏——镇江博物馆(青铜器)】 第 11 幅

查看大图

11.左:青铜牺觥(西周)复制品。器形象四足兽,兽背上有盖,盖上有一兽状小纽。牺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犀牛,现已绝迹。觥是一种酒器,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早期。右:蟠龙盖盉(西周)复制品。酒器,青铜制,圆口、深腹、三足,盛行于商末周初。

江苏——镇江博物馆(青铜器)

【江苏——镇江博物馆(青铜器)】 第 12 幅

查看大图

12.青铜鸳鸯形尊(西周)。鸳鸯形,昂颈平视,头顶一冠,鸟身丰腴,扁形尾略下垂,鸳鸯背部设一直颈喇叭形口,双脚并立与后部一螺旋状支柱共同支撑全器。

江苏——镇江博物馆(青铜器)

【江苏——镇江博物馆(青铜器)】 第 13 幅

查看大图

13.青铜兽面纹簋(西周)。直口,深腹,卷沿,圈足,双兽首下垂小珥。口沿下饰几何形勾连纹,中间并附饰蝶形浮雕牺首,腹部饕餮纹,圈足几何形勾连纹。

江苏——镇江博物馆(青铜器)

【江苏——镇江博物馆(青铜器)】 第 14 幅

查看大图

14.青铜带盖提梁卣(西周)。因其小立鸟盖及两端牛头形兽首引人注目。盖上小鸟呼之即飞,赋予器物鲜活的生命力,被称为商与西周卣的代表之作。造型纹饰特征均接近于中原西周早期器,但斜直的盖面,小立鸟的盖钮,以圈点纹作主纹的装饰风格则具有地方特色。

江苏——镇江博物馆(青铜器)

【江苏——镇江博物馆(青铜器)】 第 15 幅

查看大图

15.牺首匜(西周)。匜是古代盥洗时浇水的用具。匜形椭长,前有流,后有鋬,有的带盖。匜在西周中晚期出现,多有四足。春秋时有三足和无足匜,战国匜一般无足。

江苏——镇江博物馆(青铜器)

【江苏——镇江博物馆(青铜器)】 第 16 幅

查看大图

16.扉棱尊(西周)。

江苏——镇江博物馆(青铜器)

【江苏——镇江博物馆(青铜器)】 第 17 幅

查看大图

17.青铜乳钉纹瓿(西周)。盛酒或盛水器,敛口,圆腹,圈足,有两耳。

江苏——镇江博物馆(青铜器)

【江苏——镇江博物馆(青铜器)】 第 18 幅

查看大图

18.春秋时期青铜器。

江苏——镇江博物馆(青铜器)

【江苏——镇江博物馆(青铜器)】 第 19 幅

查看大图

19.青铜带流甗(春秋)。合体式,上为甑,下为三足釜,口沿凸出一圈可以承盖,两旁鼓出双耳,上扣两个吊链,腹上有凸弦纹三道,釜作扁圆形,三短蹄足,在甑釜相接的内部有八个凸出的半圆形托,用以托箅,外部有一注水口。釜底有很厚的烟炱痕迹,器盖和箅均无,可能属于竹木制品,已腐烂无存。

江苏——镇江博物馆(青铜器)

【江苏——镇江博物馆(青铜器)】 第 20 幅

查看大图

20.青铜勾鑃(春秋)。七件一套,体作合瓦形,长甬,有的甬上有长方孔,钲上有三角形校音孔。勾鑃是吴越地区特有的军乐器,亦见于古代祭祀、宴飨。使用时器口向上,倒插在木架上敲击。

江苏——镇江博物馆(青铜器)

【江苏——镇江博物馆(青铜器)】 第 21 幅

查看大图

21.青铜罍(春秋)。器折平沿,短颈,鼓腹,平底下承三个短蹄足。肩部有一对顾首兽形双耳,下套葫芦形环。肩部及近底饰三角雷纹,腹部满饰交织套结成网格状的络绳纹,将腹部分成数小区,各小区内填满纤细的蟠螭纹,纹饰个体简化,仅剩螭纹首尾,状如密集的羽翅。

江苏——镇江博物馆(青铜器)

【江苏——镇江博物馆(青铜器)】 第 22 幅

查看大图

22.青铜刻纹匜(春秋)。器内刻有极细的纹饰,以三道线分为四层。第一层为树木,第二层为鸟和树,第三层为宴饮图,第四层为云气纹带。薄胎刻纹铜器是我国青铜器中的少见精品。

江苏——镇江博物馆(青铜器)

【江苏——镇江博物馆(青铜器)】 第 23 幅

查看大图

23.青铜带盖提梁盉(春秋)。盖平面,鸟形钮,扁鼓腹,圜底,蹄足,兽首状流,镂空螭形提梁,每一棱面均饰S纹带,夔首饰凸点纹。盖饰双勾S纹带,上下两区饰三角卷云纹带。流部饰云雷纹和蟠虺纹。腹上突起三道绹索纹,间饰双勾S纹和三角卷云纹带。足根芯部饰以蟠虺组成的兽面纹。

江苏——镇江博物馆(青铜器)

【江苏——镇江博物馆(青铜器)】 第 24 幅

查看大图

24.青铜带盖鼎(春秋)。器带盖、附耳、深腹、圜底,下为三兽蹄足。盖面微鼓,中央套铸一环,周边有三只半圆形顾首兽钮,盖面饰重环纹、双线S形纹、陶纹等六圈纹饰;腹饰上下两组双线S形纹,间以陶纹;外耳面、盖钮均施纹饰。三蹄足下部外撇,膝部饰蟠螭纹组成的兽面纹,腿足芯内填黄色沙芯。

手机看图
官方公众号 官方公众号
作品简介
镇江市博物馆位于西津渡,创建于1958年,原址是英国领事馆。馆内珍藏着4万余件从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的文物,以西周及春秋时期吴国青铜器、六朝青瓷器、唐代金银器、宋代丝绸服饰、明清书画、清代宫廷瓷器为馆藏特色。共设《吴文化青铜器展》、《历代陶瓷器精品展》、《古代金银器精品展》、《古代工艺精品展》等基本陈列展。
       《青铜器展厅》。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江南吴国青铜器,在形制、纹饰及合金成份、铸造工艺上,融中原地区和地域文化于一体,创造了其独特风格,显示出我国青铜文化的光辉异彩。
网友评论(34)  *由于系统升级,摄影部落2016年前评论内容将暂时不显示
表情
   [可按Ctrl+Enter发布]

*网站图片已委托维权图盾(ITUDUN.COM)进行版权保护*

©依山的天空
收藏
选择图册
24
0
34
看美图,学技巧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摄影部落,回复“教程”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