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摄“边城茶洞” 第 2 幅
|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13 快门:0.01 sec ISO: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尼康 D90(配18-105mm镜头) | 查看高清样张图 |
再摄“边城茶洞” 第 3 幅
|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13 快门:1/160 sec ISO: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尼康 D90(配18-105mm镜头) | 查看高清样张图 |
再摄“边城茶洞” 第 4 幅
|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13 快门:1/3 sec ISO: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尼康 D90(配18-105mm镜头) | 查看高清样张图 |
再摄“边城茶洞” 第 5 幅
|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13 快门:1/60 sec ISO: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尼康 D90(配18-105mm镜头) | 查看高清样张图 |
再摄“边城茶洞” 第 6 幅
|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13 快门:1/160 sec ISO: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尼康 D90(配18-105mm镜头) | 查看高清样张图 |
再摄“边城茶洞” 第 7 幅
|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13 快门:1/80 sec ISO: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尼康 D90(配18-105mm镜头) | 查看高清样张图 |
再摄“边城茶洞” 第 8 幅
|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13 快门:1/125 sec ISO: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尼康 D90(配18-105mm镜头) | 查看高清样张图 |
再摄“边城茶洞” 第 9 幅
|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13 快门:1/125 sec ISO: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尼康 D90(配18-105mm镜头) | 查看高清样张图 |
再摄“边城茶洞” 第 10 幅
|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13 快门:1/60 sec ISO: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尼康 D90(配18-105mm镜头) | 查看高清样张图 |
再摄“边城茶洞” 第 11 幅
|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13 快门:1/80 sec ISO: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尼康 D90(配18-105mm镜头) | 查看高清样张图 |
再摄“边城茶洞” 第 12 幅
|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13 快门:1/400 sec ISO: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尼康 D90(配18-105mm镜头) | 查看高清样张图 |
再摄“边城茶洞” 第 13 幅
|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13 快门:0.02 sec ISO: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尼康 D90(配18-105mm镜头) | 查看高清样张图 |
再摄“边城茶洞” 第 14 幅
|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13 快门:0.01 sec ISO: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尼康 D90(配18-105mm镜头) | 查看高清样张图 |
再摄“边城茶洞” 第 15 幅
|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13 快门:1/125 sec ISO: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尼康 D90(配18-105mm镜头) | 查看高清样张图 |
再摄“边城茶洞” 第 16 幅
|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13 快门:0.01 sec ISO: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尼康 D90(配18-105mm镜头) | 查看高清样张图 |
再摄“边城茶洞” 第 17 幅
|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13 快门:0.01 sec ISO: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尼康 D90(配18-105mm镜头) | 查看高清样张图 |
再摄“边城茶洞” 第 18 幅
|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13 快门:0.01 sec ISO: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尼康 D90(配18-105mm镜头) | 查看高清样张图 |
再摄“边城茶洞” 第 19 幅
| 曝光:Auto exposure 光圈:F13 快门:1/160 sec ISO: 曝光补偿:0 EV 相机: 尼康 D90(配18-105mm镜头) | 查看高清样张图 |
样张简介: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这是沈从文《边城》的开首语。
边城“茶洞”不仅是小说中的地名,也是现实中的地名。边城茶洞,就在湘西花垣县。
这是个一脚踏三省的美丽小镇,发源于贵州大山深处的清水江停止了咆哮,很温柔地在这里划出了一条弧线,河的东岸就是湖南的茶洞,西岸就是重庆的秀山和贵州的松桃。当年从军的沈从文随军队在这里逗留了数日,被这里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人文风俗所感动,从文后的他于1934年就以茶洞为背景完成了他的不朽名著《边城》。
茶洞不大,但无论格局还是模样,活脱脱一个凤凰的缩小版。一条正街穿镇而过,两旁是在湘西各地随处可见的木楼,脚下所踏的也是常见的清石板。在没有通公路的年代,茶洞作为酉水河支流清水江上的重要码头,是边区重要的物质集散地,也是闻名边区的湘西四大名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