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地区概况
日期:2009-06-22 10:58
阿勒泰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最北部。地处东经85°31′37″至91°1′15″,北纬44°59′35″至49°10′45″之间。东至东北部与蒙古相邻,北部、西部分别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接壤,国界线长约1145千米。西南部以萨吾尔山山脊线接乌伦古湖南岸草原同塔城地区毗连,南部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以北纬44°59′35″与昌吉回族自治州交界。东西宽402千米,南北长464千米,面积为11.7万平方千米,约占新疆总面积的7%。 地形概貌 阿勒泰地区的地形大势是山脉西高东低,丘陵平原东高西低。从北部阿尔泰山山脊线到南部丘陵平原呈3─4个阶级,层层下降,具有明显的阶梯状地形特点。全地区山地占总面积的32%,丘陵河谷平原占22%,荒漠(戈壁)沙漠占46%。阿勒泰地区的地形组合分布东西不同:在乌伦古湖以东是“山地接平原”,即阿尔泰山─山前丘陵平原,额、乌两河间平原和乌河以南平原。以西是“两山夹一谷”,即阿尔泰山─额尔齐斯河谷─萨吾尔山。其间散布有科克森断块山。(阿尔泰山萨吾尔山丘陵河谷平原固定半固定沙丘) 阿尔泰山:阿尔泰山是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跨国断块山脉。西起东经82°,东止东经106°,长约1600千米。山势西北高峻宽阔,东南低矮狭窄。海拔4374米的友谊峰为群峰之最,矗立在中国、俄罗斯、蒙古交界处。在我国境内的阿尔泰山为其中段南麓,长约800千米,自西向东,横亘在我区哈巴河、布尔津、阿勒泰、富蕴、青河五县一市的北部。 萨吾尔山:萨吾尔山座落在阿勒泰地区西南边缘。也是一条东─西走向的断块跨国山脉,西北端在哈萨克斯坦境内。山势西高东低,南陡北缓。分水岭以南是塔城地区的和布克赛尔蒙古族自治县,以北是阿勒泰地区的吉木乃县,最高峰是海拔3875米的木斯套山(意为冰山),山巅终年冰雪皑皑,景观雄奇。海拔1500─3000米的高山带,降水丰沛,林木茂盛,牧草染绿,是阿勒泰地区的夏牧场之一。山前丘陵平原,牧草漫野,是重要的春秋牧场。山谷平坦,冬有逆温影响,气温较高,是阿勒泰地区西部的优良冬牧场。 喀纳斯自然保护区 丘陵河谷平原:阿尔泰山前至准噶尔盆地北缘是额尔齐斯河水和乌伦古河水系长期冲(洪)积而成的河套平原(河阶地)和丘陵地貌。其东部起伏变化多端,西部较为平坦。地势为东北高西南低。河谷地带土地肥沃,水源近便,林草混生,牧草肥美。是阿勒泰地区的“粮仓”和打草场,也是较好的冬牧场。 固定半固定沙丘:阿勒泰地区南部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一部分。地面为低矮的固定、半固定沙丘。无地表径流,水源奇缺。丘间洼地稀散有耐旱的牧草和梭梭。 气候条件 阿勒泰地区纬度偏高,热量资源少。虽在全球大气环流的西风带,但深居亚欧大陆腹地,远离海洋,水汽来源甚少。冬季受北冰洋冷气团控制期漫长,夏季温湿气团活跃暂短。由于受到路经西部山口、塔城和布克赛尔、阿尔泰山东部山谷不同性质气流的严重影响,再加上地形复杂,高差悬殊,地面性状差异等原因,从而形成了春旱多风、夏短少炎、秋高气爽、冬寒漫长和多大风的气候特点。从南到北,自东往西,由低到高,极干旱─干旱─半干旱─半湿润─湿润气候依次演变极为明显。在高山盆地、丘陵平原等复杂地形区又形成了多样的局部小气候。 气温 阿勒泰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山地丘陵低,在4℃以下,平原河谷高,在4℃以上。七月平均气温:山区丘陵和平原河谷均为20℃左右。最高气温为40℃上下。元月平均气温:山区丘陵为─12℃至─16℃,山间盆地可达─23℃至─28℃,平原河谷因寒冷气流频繁,为─16℃至─21℃。极端最低气温为─51.5℃,是我国寒冷地区之一。 无霜期 丘陵平原农耕区无霜期长,约有150天左右。浅山农耕区平均无霜期约100─130天。青河县最短,有70天左右。农作物属一年一熟。 日照 浅山丘陵及平原河谷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700─3200小时,日照率在62%以上,最高可达71%。冬季日照短,夏季日照时间长。生长季(4─9月)实际日照时数约有1800小时,占全年日照时数的60%左右,一日最长日照时数可达15小时以上,有利于农牧业生产。群山迭嶂、阴雨连天的山区日照时数较平原河谷短。 降水 阿勒泰地区远离海洋,大气干燥,自然降水少。但进入西部山谷的大西洋和北冰洋温湿气流沿阿尔泰山爬升,却能形成丰沛的地形雨。西部、山地降水多,年降水量可达400─600毫米。最多的森塔斯(阿勒泰市山区)年降水量高达700毫米以上,积雪深度1─2米,成为亚洲大陆腹地的“湿岛”。东南部、丘陵平原降水少,年降水量只有150─200毫米,积雪深度约有30─80厘米。南部荒漠(戈壁)年降水量约95毫米,只有零星积雪。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是夏季多,冬季少,春秋量接近。具有“两季降水暖季用,山区降水补平原”的水份再分配特点。全地区降水大于等于10毫米的“透雨”,次数极少,且丘陵平原区年蒸散量远远大于降水量,水份收支极不平衡,农田主要靠河水灌溉。 风 阿勒泰地区北面临近西伯利亚(蒙古)冷高气压区。西部“两山夹一谷”的地形组合恰似喇叭口,实际上是气流“东灌”的风口,盛行偏西大风。吉木乃县境内冬季盛行偏东大风。全地区全年日平均风速4米/秒的天数,累年平均为187天,最多年分多达232天,最少年分也有150多天。刮风天数是西部、平地多、风速大,东部、山区少、风速小。 喀纳斯自然保护区 丘陵河谷平原:阿尔泰山前至准噶尔盆地北缘是额尔齐斯河水和乌伦古河水系长期冲(洪)积而成的河套平原(河阶地)和丘陵地貌。其东部起伏变化多端,西部较为平坦。地势为东北高西南低。河谷地带土地肥沃,水源近便,林草混生,牧草肥美。是阿勒泰地区的“粮仓”和打草场,也是较好的冬牧场。 固定半固定沙丘:阿勒泰地区南部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一部分。地面为低矮的固定、半固定沙丘。无地表径流,水源奇缺。丘间洼地稀散有耐旱的牧草和梭梭。 气候条件 阿勒泰地区纬度偏高,热量资源少。虽在全球大气环流的西风带,但深居亚欧大陆腹地,远离海洋,水汽来源甚少。冬季受北冰洋冷气团控制期漫长,夏季温湿气团活跃暂短。由于受到路经西部山口、塔城和布克赛尔、阿尔泰山东部山谷不同性质气流的严重影响,再加上地形复杂,高差悬殊,地面性状差异等原因,从而形成了春旱多风、夏短少炎、秋高气爽、冬寒漫长和多大风的气候特点。从南到北,自东往西,由低到高,极干旱─干旱─半干旱─半湿润─湿润气候依次演变极为明显。在高山盆地、丘陵平原等复杂地形区又形成了多样的局部小气候。 气温 阿勒泰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山地丘陵低,在4℃以下,平原河谷高,在4℃以上。七月平均气温:山区丘陵和平原河谷均为20℃左右。最高气温为40℃上下。元月平均气温:山区丘陵为─12℃至─16℃,山间盆地可达─23℃至─28℃,平原河谷因寒冷气流频繁,为─16℃至─21℃。极端最低气温为─51.5℃,是我国寒冷地区之一。 无霜期 丘陵平原农耕区无霜期长,约有150天左右。浅山农耕区平均无霜期约100─130天。青河县最短,有70天左右。农作物属一年一熟。 日照 浅山丘陵及平原河谷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700─3200小时,日照率在62%以上,最高可达71%。冬季日照短,夏季日照时间长。生长季(4─9月)实际日照时数约有1800小时,占全年日照时数的60%左右,一日最长日照时数可达15小时以上,有利于农牧业生产。群山迭嶂、阴雨连天的山区日照时数较平原河谷短。 降水 阿勒泰地区远离海洋,大气干燥,自然降水少。但进入西部山谷的大西洋和北冰洋温湿气流沿阿尔泰山爬升,却能形成丰沛的地形雨。西部、山地降水多,年降水量可达400─600毫米。最多的森塔斯(阿勒泰市山区)年降水量高达700毫米以上,积雪深度1─2米,成为亚洲大陆腹地的“湿岛”。东南部、丘陵平原降水少,年降水量只有150─200毫米,积雪深度约有30─80厘米。南部荒漠(戈壁)年降水量约95毫米,只有零星积雪。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是夏季多,冬季少,春秋量接近。具有“两季降水暖季用,山区降水补平原”的水份再分配特点。全地区降水大于等于10毫米的“透雨”,次数极少,且丘陵平原区年蒸散量远远大于降水量,水份收支极不平衡,农田主要靠河水灌溉。 风 阿勒泰地区北面临近西伯利亚(蒙古)冷高气压区。西部“两山夹一谷”的地形组合恰似喇叭口,实际上是气流“东灌”的风口,盛行偏西大风。吉木乃县境内冬季盛行偏东大风。全地区全年日平均风速4米/秒的天数,累年平均为187天,最多年分多达232天,最少年分也有150多天。刮风天数是西部、平地多、风速大,东部、山区少、风速小。 喀纳斯自然保护区 丘陵河谷平原:阿尔泰山前至准噶尔盆地北缘是额尔齐斯河水和乌伦古河水系长期冲(洪)积而成的河套平原(河阶地)和丘陵地貌。其东部起伏变化多端,西部较为平坦。地势为东北高西南低。河谷地带土地肥沃,水源近便,林草混生,牧草肥美。是阿勒泰地区的“粮仓”和打草场,也是较好的冬牧场。 固定半固定沙丘:阿勒泰地区南部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一部分。地面为低矮的固定、半固定沙丘。无地表径流,水源奇缺。丘间洼地稀散有耐旱的牧草和梭梭。 气候条件 阿勒泰地区纬度偏高,热量资源少。虽在全球大气环流的西风带,但深居亚欧大陆腹地,远离海洋,水汽来源甚少。冬季受北冰洋冷气团控制期漫长,夏季温湿气团活跃暂短。由于受到路经西部山口、塔城和布克赛尔、阿尔泰山东部山谷不同性质气流的严重影响,再加上地形复杂,高差悬殊,地面性状差异等原因,从而形成了春旱多风、夏短少炎、秋高气爽、冬寒漫长和多大风的气候特点。从南到北,自东往西,由低到高,极干旱─干旱─半干旱─半湿润─湿润气候依次演变极为明显。在高山盆地、丘陵平原等复杂地形区又形成了多样的局部小气候。 气温 阿勒泰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山地丘陵低,在4℃以下,平原河谷高,在4℃以上。七月平均气温:山区丘陵和平原河谷均为20℃左右。最高气温为40℃上下。元月平均气温:山区丘陵为─12℃至─16℃,山间盆地可达─23℃至─28℃,平原河谷因寒冷气流频繁,为─16℃至─21℃。极端最低气温为─51.5℃,是我国寒冷地区之一。 无霜期 丘陵平原农耕区无霜期长,约有150天左右。浅山农耕区平均无霜期约100─130天。青河县最短,有70天左右。农作物属一年一熟。 日照 浅山丘陵及平原河谷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700─3200小时,日照率在62%以上,最高可达71%。冬季日照短,夏季日照时间长。生长季(4─9月)实际日照时数约有1800小时,占全年日照时数的60%左右,一日最长日照时数可达15小时以上,有利于农牧业生产。群山迭嶂、阴雨连天的山区日照时数较平原河谷短。 降水 阿勒泰地区远离海洋,大气干燥,自然降水少。但进入西部山谷的大西洋和北冰洋温湿气流沿阿尔泰山爬升,却能形成丰沛的地形雨。西部、山地降水多,年降水量可达400─600毫米。最多的森塔斯(阿勒泰市山区)年降水量高达700毫米以上,积雪深度1─2米,成为亚洲大陆腹地的“湿岛”。东南部、丘陵平原降水少,年降水量只有150─200毫米,积雪深度约有30─80厘米。南部荒漠(戈壁)年降水量约95毫米,只有零星积雪。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是夏季多,冬季少,春秋量接近。具有“两季降水暖季用,山区降水补平原”的水份再分配特点。全地区降水大于等于10毫米的“透雨”,次数极少,且丘陵平原区年蒸散量远远大于降水量,水份收支极不平衡,农田主要靠河水灌溉。 风 阿勒泰地区北面临近西伯利亚(蒙古)冷高气压区。西部“两山夹一谷”的地形组合恰似喇叭口,实际上是气流“东灌”的风口,盛行偏西大风。吉木乃县境内冬季盛行偏东大风。全地区全年日平均风速4米/秒的天数,累年平均为187天,最多年分多达232天,最少年分也有150多天。刮风天数是西部、平地多、风速大,东部、山区少、风速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