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2015年的元旦正愁着没事做,忘年交董老来电说,他的一个发小在村里轧年糕,便一起去拍照。(之所以把年糕加工的整个过程称为轧年糕,和家乡的方言有关。)轧年糕是在一个简陋的小棚内,两个师傅正在热火朝天的忙碌。
根据家乡的习俗,过年前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准备一些年糕,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在以前,也只有过年前才会做年糕,然后一直可以保存到清明时节,是农家最好的点心。
中午回家,父亲听说我在拍轧年糕的过程,话匣子立马打开了。在父亲年青的时候,做年糕是村里的大事。每逢过年前,一个生产队的社员就会相约一起做年糕。父亲说,那时候面粉是轧米厂轧来的,然后就拿到生产队小间,有专门的蒸笼,蒸粉在土灶上,柴火是木柴,旺火用风箱。而做糕最大的工具是石臼。米粉蒸熟后倒入直径近一米底部呈锅形的石臼中,用石杵不停的捣米粉。石杵很重,大伙就轮流捣,另外还需要一个人不停的翻动面粉。我一直在想,高高砸下的石杵怎么就不会砸到翻动人的手上,而是等手翻好面粉离开的一刹那。
再过几年,村里有了专门机器做年糕的作坊,就都到那儿去做了,因为人多,往往需要排队。这个我也有印象,做年糕总是深更半夜的,父亲很早就在年糕作坊守候着,不能没人盯着,否则会有别人加塞,等着、等着,好不容易轮到我们家做了,就通知七大姑八大姨来帮忙,年糕出来的速度很快,要及时的分开、凉晾和编码,整个过程如打仗一般,人手不够会手忙脚乱。那时候,我们家年糕做的多,父亲说一般大米200斤,所以都是需要用手拉车去拉的。记忆中最好吃的是年糕粉刚蒸好出来的时候,热腾腾的叫糕花,很香。
但小时候总是吃不到,年糕作坊所有的人都在忙碌,哪有功夫来理你小毛孩。这回在拍照的时候,我还是忍不住去挖了一块吃。也很香,但终究没有儿时记忆中的味道了。
是啊,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变迁。有些东西只属于过去,以后不会再有了,即使是做年糕这样的习俗也一再变化。但有些东西应该不会改变,比如飘香的年糕,比如童年记忆中的年糕,还有那永远的乡情和亲情。
网友评论(0) *由于系统升级,摄影部落2016年前评论内容将暂时不显示